

本網訊(湯金梅 許穎 方章雄 張文森)云霄縣下河鄉外龍村有一座明代土樓名為“賜福樓”,是云霄縣政府公布的不可移動文物點。為了留住方樓的獨特風景,這座年代久遠、墻壁斑駁脫落的賜福樓,即將啟動修復工作。
這座土樓樓懸山頂,臺基高砌,大門額藍書“賜福樓”,走進樓內,可以看見老人們正悠閑地坐在樓內喝茶聊天,一位老人在樓內的古井邊打水,水質清澈。
因外觀酷似四方形,當地人稱賜福樓為“四角樓“。賜福樓樓高11.26米,寬39.35米,深35.64米,占地1400多平方米,共3層28單元。各單元筑木梯臺連通上下,造型古樸簡陋。樓中的地面,是鵝卵石結土而成,石頭的大小與形狀并不規整,卻錯落有致,好幾戶家門口擺放著石磨,石臼。土樓墻壁斑駁,甚至凹凸不平,那是自然災害還有歲月留下的印記。
在賜福樓出生的人,對土樓有一種特別的情感。79歲的林榮順老人自小在這座土樓里生活,說起土樓昔日熱鬧的情景,老伯有些許落寞。雖然兒女早已搬走,但是他依然堅持住在這里。
居民林榮順說:“從小就在這里住,小時候這里有100多人,孩子在這里玩,在這里捉金龜,打桌球,拍皮球都有。”
如今住在樓內青壯年逐漸搬離土樓外出打工、經商,只留下年邁的老人還眷戀地住在土樓里。
居民張金華說:“婆婆今年85歲了,我們一直住在這里,現在有六個人,兒子,媳婦,孫子,孫女。”
居民林良順說:“ 我是在土樓出生的,現在78歲了。孩子大多數都去外面了。現在土樓留下住著的,還有很多老人,大家關系都非常,好像一家人一樣。因此,我就在這里住的非常舒服,喜歡住在這個土樓。這次政府非常重視,大家來參觀這個土樓。所以大家也提高了覺悟,土樓不能倒閉,如果常年不修,土樓就會倒了。村里也非常重視,各級政府和干部都非常重視,要來維修鼓樓,我們非常歡迎,甚至十分高興,希望終有一天在大家的努力下把土樓建設得更美麗。”
土樓承載著一代代人的記憶,為了保護這座古老的建筑,讓它成為一道久遠的風景,群眾自籌經費保護修繕土樓。
下河鄉外龍村黨支部書記林寶炎說:“我們現在有整體的方案,現在還在規劃,里面原來有28戶住戶,現在每一戶戶主都在動員,激發了他們的動力和活力,來對土樓進行修復和修繕。第一步,他們已經開始進行出租和出力(確保)環境衛生,包括拆掉以前的豬舍。包括以前的豬舍和圍欄都已經拆掉。第二步,我們再進行相關的籌資計劃,利用眾籌計劃,土樓保護方面,我們根據政府政策的傾斜,一級一級向上面報,爭取一些資金,把土樓修繕好,保護好。為什么要修繕好,保護好,因為這個土樓以前有28戶200多人,老人在這邊住,平均壽命都有80幾歲,還有兩個是90幾歲,這個是很好的,住宿是夏涼冬暖,接下來我們一位鄉賢,有幫我們邀請北京設計院相關專家設計方案我。結合本村的風格風貌把他修繕的比較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