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東廈鎮供稿)編前語:污染防治是決勝全面小康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保護生態是一項系統性、復雜性很強的長期工作,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
為保護好綠水青山,響應全市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安排部署,5月16日—5月18日,在對牛蛙養殖戶摸底排查的基礎上,東廈鎮綜合執法隊聯合鎮派出所、各村工作隊等連續開展牛蛙養殖專項整治行動,向破壞生態環境的違規養殖再“亮劍”。
“蛙聲一片”不再動聽
曾經,“聽取蛙聲一片”是人們向往的美好田園生活。但如今,村里的“蛙聲”不僅越來越擾民,甚至嚴重影響了村莊生態環境。
“這牛蛙養殖池又臟又臭,排出來的水有毒,我們村民住在這附近,生活都受到影響!”在拆除現場,圍觀的村民吳某向帶隊的鎮主要領導反映到。被村民所厭惡的牛蛙,早在2013年就被列入《國家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目錄(第一批)》中,這種外來入侵物種,其養殖需要經常換水,養殖戶都選擇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養殖池。過高的養殖密度和不規范的污染物排放行為,不僅導致水污染,也留下了環境隱患。
限期整改爭取支持
“我這兩天內一定會賣掉,已經聯系好車了,最近養殖戶都在賣牛蛙,車都得排隊。”牛蛙養殖戶向村工作隊說到。牛蛙養殖專項整治既要鐵腕出擊,更要爭取群眾的理解支持。在開展牛蛙養殖專項整治前期,東廈鎮不僅安排人員對轄區內的牛蛙養殖戶進行調查、登記,建立整治排查清單,各村工作隊更是加大了對牛蛙養殖整治工作的宣傳力度,限定違規養殖戶在指定日期前自行退出牛蛙養殖,關閉拆除養殖設施,防止養殖戶新建養殖池或投放蛙苗,消除養殖戶的僥幸心理,為整治行動的開展造勢。
迅速行動持續攻堅
牛蛙養殖擾亂了鄉村的寧靜,破壞了鄉村的綠水青山,整治刻不容緩。5月以來,東廈鎮在全鎮范圍內開展牛蛙整治專項整治工作,要求現有的牛蛙養殖場限期自行退養、關閉拆除。16日——18日連續開展的專項整治行動,對牛蛙養殖戶形成了有力震懾。
下階段,東廈鎮將繼續以鐵的手腕,加大對牛蛙養殖污染的整治力度,強力推進污染防治工作,確保“抓生態比城鄉環境”工作取得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