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洪毅軍)“謝謝吳副書記的關心,給我送來了這么多日用品。”家住云霄縣火田鎮圓峰村的何金厚老伯是該鎮的建檔立卡戶,孫子患有輕度自閉癥,10歲還不會開口與人溝通。2018年4月掛職任云霄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火田鎮黨委副書記吳錦城在了解到該情況后,主動上門慰問關懷,同時也讓何金厚吃了顆“定心丸”。“你放心,我一定盡力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讓您的孫子盡早進入特殊學校接受教育。”
摸清底子聚焦民生發展
這位何金厚老伯口中的吳副書記,就是漳州城市職業學院派駐火田鎮參加精準扶貧工作的市派扶貧干部。今年4月,這位曾經在三尺講臺上為學生上課的教授,來到扶貧一線參加攻堅戰。
剛到鎮時,他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情況。當走進貧困戶羅大海家中時,看到搖搖欲墜的土坯房,屋里幾張破舊的桌椅,基本沒有像樣的家具……,“真沒想到條件會這么差。”他給羅大海老伯送上慰問品,70多歲的老人家十分感動,連連感謝。“我當時看到這樣的情形,心里暗想著一定要想辦法幫他們摘掉‘窮帽’。”
貧困戶的安居問題時刻牽動著吳錦城的心弦。“安居才能樂業”,為切實解決貧困戶“住房保障”問題,吳副書記與火田鎮黨委、政府一道用心用力推動貧困戶的安居工程,由鎮扶貧辦、村建站牽頭,發動各村調查摸底,梳理出危房戶94戶,涉及20個村。截至目前,危房修繕工程已全部開工,共投入資金206萬元,竣工率高達94%。
“群眾住得安心,我們才能放心。”目前,火田鎮不僅基本解決了群眾的住房問題,同時也著力解決“出行難”問題。借助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向上爭取450萬元資金在全鎮新建7條村道,目前已有1條竣工,其余正緊張施工中。

廣開財路發展村集體經濟
“只有村財活起來,村民才能富起來了。”為破解村集體經濟增收難題,吳副書記經常進村聽取村財增收情況匯報,積極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的村財增收發展模式和運行機制。在各村興建“陽光銀行”,組織在圓峰村祥和新村百戶安置區建設5000㎡大型光伏發電項目,采用租賃屋頂的方式搭建,共涉33間29戶,年發電量約27.5萬度,年收入可達20.625萬元,營業所得收入將按比例分給6個扶貧重點村。同時,為盡快建成圓峰光伏并網發電項目,經多方協調,正在祥和新村建設全縣首個集光伏發電、休閑娛樂、政策宣傳等為一體的光伏長廊。
此外,吳錦城和火田鎮領導積極與企業溝通協商,位于轄區內的婧陽實業有限公司免費為佳園村、高田村提供800㎡廠房屋頂用于建設光伏項目,現已與國家電網并網獲每度0.88元的補貼價格,年均增收4萬元。

多種形態拓展扶貧產業
火田鎮白石村自然生態良好,人文景觀豐富,擁有獨特的酒文化、茶文化,具有優質的旅游資源。吳副書記初到火田,便“慧眼識珠”發現了白石的寶貴之處,借助“綠水青山”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特色鄉村旅游業,積極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行“扶貧+旅游”“扶貧+農業”。
看到白石漫山的千年古茶樹,吳副書記與鎮黨委思路不謀而合,提出將開漳文化與古茶文化有機融合,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白石古茶樹群落觀光園。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園區建設規劃,保護性建設白石傳統村落。今年年初,白石古茶樹群落觀光園被列為縣“農業大觀園”建設及市重點競賽項目之一,計劃總投1.5億元,為建好茶文化及茶產品展覽體驗中心,吳副書記特意邀請漳州城市職業學院、漳州科技職業學院的教授、專家學者實地到白石走訪調研,并進行研討及規劃設計。
“扶貧工作一直在路上,只有一件件地干在實處,做真、做好、做實,扶貧工作才能扶到困難群眾心坎里。”吳副書記一邊擦拭著汗珠,一邊趕往下一戶貧困戶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