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南日報訊(云霄縣經濟開發區辦公室 張群藝 文/供圖)過去五年,是云霄經濟開發區實現跨越發展的五年。五年來,緊緊圍繞“打造國內知名光電子應用產業集群”的目標,云霄經濟開發區持續以“快、準、狠、實、責、活”的工作態勢,全面推動各項事業和諧快速發展。其中,規模工業總值從26.2億元增長至90.88億元,增長246.9%,年均增長36.5%;財政收入從5226萬元增長至1.09億元,增長108.6%,年均增長20.2%;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0.1億元,年均投資34億元,年均增長36.8%。
2016年,轉型發展的關鍵年。這一年,云霄經濟開發區全面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扎實推進“三個建設年活動和一大攻堅戰”,認真貫徹云霄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深入開展“百個項目大比拼”活動,以優化環境和強化服務為保障,以優化產業布局和強化項目支撐為重點,堅持培育園區發展特色,推動各項事業發展邁上更高臺階。
增強內生動力

LED顯示屏生產線

漢晶外延片生產項目
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針對產業發展現狀,積極搭建各類公共服務平臺,有效提升園區產業共性技術研發能力和技術水平,鞏固和發展好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物流服務、人員培訓、電子商務和管理咨詢等各類服務平臺共8個,有技術研發、檢驗檢測、中小企業孵化等3個在建平臺,已有鋰電院士專家工作站、光電技術研究院、防藍光研究院等產業技術平臺。其中,有國家級平臺2個、省級平臺3個,涉及政府決策支撐、企業創新、信息技術交流、產品測試等。
開展“產、學、研”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等開展“產、學、研”合作,組建企業科研隊伍,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努力掌握一批自有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增強企業競爭力。同時,鼓勵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參與行業技術論壇、專業展銷等,了解行業發展,了解前沿技術和市場行情,倒逼企業技術進步。
推動技術成果轉化。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目前,園區已與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廈門創新研究院光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廈門創新研究院光電所、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華僑大學等機構和院校開展技術合作。2016年,園區投入研發資金2.8億元,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2.3%;已有億光電子1個國際知名品牌,有艾而丹、信實等5個國內馳名商標或名牌產品,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59個、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專利1000多個。
激活園區活力

云霄七星山文化公園 林智雄 供圖
項目開放,突出對臺招商引資。利用區位和人文優勢,以“項目建設年”活動為載體,加強對臺合作交流,做好臺灣光電產業轉移對接,打造引辦臺資新高地。目前,園區已有慶富集團、億光電子、漢晶光電、兆鑫光電、高賢電子、涌心電子等十幾家臺資企業落戶。其中,漢晶光電和兆鑫光電分別是外延片和圖形化藍寶石襯底的龍頭企業,有效提升了云霄光電產業發展層次;慶富集團投資60億元建設福建光電學院和海峽光電產業園項目,將引進臺灣“產、學、研”合作的產業發展模式,為云霄半導體高端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技術支撐。
合作開放,強化山海園區共建。貫徹落實福建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山海協作的要求,充分利用地理和區位優勢,以回鄉創業園為依托,與廈門市翔安區共建“翔安·云霄山海協作共建產業園區”,承接節能光電、鋰離子電池、電子技術、模具制造等產業,鼓勵翔安區相關實力企業到園區投資光電子應用、新能源等山海協作項目。通過創新協作思路,建立山海互動機制,加強兩地企業合作、產業互補、人才互動和信息交流,合力推動園區產業發展。
貿易開放,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產業轉型升級帶動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打造自有國際、國內品牌。鼓勵企業走出去,用好漳州“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招牌,在鞏固東南亞市場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歐美高端市場,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貿易合作。目前,園區企業已與韓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和歐美、中東等地區建立貿易往來。
促進產城聯動

路網四通八達
拓展產業布局。順應形勢調整產業布局,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優化產業結構,通過發展光電產業帶動配套產業,不斷壯大新照明、新顯示、新能源等“三新產業”,形成合理、多元的產業布局。目前,“三新產業”已步入快速發展的集聚時期,并逐步向規模化、高端化和品牌化發展,鞏固云霄縣工業發展的區域優勢和特色。
完善軟硬環境。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不斷完善功能分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致力打造良好的創業環境。目前,已完成道路建設15km,鋪設管網50km,自來水廠正在擴容,第二污水處理廠開工在即。同時,以“營商環境建設年”為載體,健全勞務糾紛機制、商事糾紛調解機制,建設好法治環境;通過建立企業服務制度服務企業投建投產,完善政務環境;設立聯防巡查管控制度,為企業發展提供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統籌區村發展。統籌城鄉規劃,將各村的舊城改造和新村建設統一到園區的總體規劃上來,按照“城鄉統籌、區村融合”的總體思路,推進各村道路硬化、亮化工程,完善公園、文化廣場等各村休閑娛樂場所建設,抓好公共衛生清潔整治,有效推進園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
凝聚黨心民心

彩龍大道夜景
脫貧攻堅出實招。對象精準,完成貧困戶、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做到“區有檔、村有冊、戶有卡”。措施精準,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電商扶貧、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完善醫療救助等救助措施。今年來,已投入400多萬元實施貧困村重點幫扶項目,實施危房改造工程和造福工程,集中安置34戶、160人;投入620萬元,實施中小流域工程,建設防護堤岸4.6公里,清淤河道6.7公里,不斷改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
文化惠民顯實效。發展經濟與精神文明建設并進,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廣場、健身場所、老人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書屋、圖書館等得到充實,游園、節慶假日匯演等活動定期舉辦,形成了“以文化養民、以文化育民、以文化惠民”的良好態勢。目前,各村均建有文化廣場,建有自己的舞蹈隊,并多次受邀參與市、縣各級活動表演,文化事業欣欣向榮。
群眾增收得實惠。鼓勵發展村辦企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梳理園區企業用工情況,根據需求介紹群眾就近就業。鼓勵群眾自主創業,聯合廈門新東方、淘寶大學等機構,積極開展光電技能培訓、電商知識培訓等,努力提升群眾就業本領。目前,各村勞動人口中有33.7%在企業務工,各村均有農村淘寶服務站。
永葆發展后勁

▲振牌卡拉膠生產線

▶鋰電產業園
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堅持生態環境優先,圍繞云霄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發展“光電之都、能源新城、生態名縣、文化古郡”的目標定位,重點發展光電子應用生產和鋰離子電池等無污染、環保高效的鼓勵類產業。目前,已形成以光電產業為主,以鋰電產業為輔,協同發展配套產業的工業集中區,產業鏈從上游的基板、藍光外延片,到中游的LED封裝,再到下游的LED應用,配套產業從電解電容、穩壓器、鎮流器等電子元器件,到塑膠、模具、包裝,再到專業市場、物流運輸等行業,已有入駐企業223家,其中光電企業135家。
推動企業節能降耗。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改進生產工藝,倡導機器換工,提高生產效益。目前,園區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0.86噸標準煤/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用電量為0.07萬千瓦時/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59立方米/萬元,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2%,工業“三廢”排放達標率為97.6%,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96.5%,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和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均達到100%。近三年,園區未發生任何Ⅰ級和Ⅱ級環境事件。
強化生態園區建設。深入開展“生態環境建設年”,建設綠色園區和生態園區。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有效推進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規劃修建七星山風景區、仙峰巖風景區等自然人文景區,新建廉政文化公園、職工文化公園等休閑娛樂配套,打造宜業宜居的產業園區。加快建設污水處理廠,加大垃圾清理力度,遏制生產、生活垃圾亂堆放和私自處理。投入200萬元建成垃圾中轉站,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環境衛生實行常態化管理,加大日常保潔、綠化和維護力度,實現垃圾不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