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一再告訴我們,要做年度盤點,絕不能輕易忽略最后的幾天。
長安君(微信ID:changan-j)眼見很多媒體和專家,已經迫不及待推出2016年的各種大盤點,但是,現在都要因為忽略一件大事而不及格。那就是——《國家網絡空間戰略》的發布。

圣誕一過,眼看今年就如白駒過隙。但就在12月27日,猛然聽到《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正式發布的消息,長安君一驚:這是什么節奏?這是宣告2016年,必將成為中國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里程碑的節奏啊。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今年,《網絡安全法》和《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這兩大文本,順利出臺,都具有真正奠基性的作用。這也是中央網信辦成立兩年多來,交出的最大成績單之一,終于將我們過去遺留的最重要的基礎課給補上了。其意義和價值如何高估也不為過。

對于這份《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坊間傳聞已久,也期待已久。此戰略是一國網絡安全的頂層設計和戰略框架,無論是推動網絡發展,還是保障網絡安全,都是最重要的指導性文件。目前,不但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早已經推出,世界其他國家也不甘落伍,迄今,出臺網絡安全戰略的國家和地區已經不下50個。近日,我國的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終于也“呱呱墜地”了,這一頂層設計,值得鼓掌!
有的小伙伴可能看不明白:不是有《網絡安全法》了嗎?這份戰略有什么用?且聽長安君給你細細道來——
戰略“為何而生”?重要性嚇你一跳
《網絡安全法》和《國家網絡空間戰略》,各有側重。
前者作為網絡空間的基本法,側重于微觀,確立社會各利益相關方的權利邊界、行為準則和法律底線。而后者側重于宏觀,闡述一個國家戰略和政策的總體原則和方向,是《網絡安全法》的重要指導。

它的意義何在?《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對內,是咱們制定網絡空間發展與安全各項戰略、政策和行動計劃的總指導。對外,是展開國際社會交流、溝通與合作的總綱領。
對,就是這么重要!

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回想2003年美國發布《國家網絡安全戰略》時,中國網民數量剛剛超過日本,而今我們是網民第一大國、電商第一大國……而今,正如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長李欲曉所說,中國的網絡空間安全,不僅將造福七億多中國網民,而且會成為全球網絡空間安全的壓艙石。
此外,它對互信的構建也很重要,有利于跟國際小伙伴一起愉快地玩耍。

過去,很多網絡安全方面的國際沖突和爭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缺乏明晰的、公開的、透明的戰略,影響了戰略互信的構建。滋生了不少猜測和猜疑,助長了各種“陰謀論”的衍生和演繹,造成了一些誤解和誤判。而《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的出臺,用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崔書昆的話說,戰略公開我國現階段的戰略部署,體現了透明精神,無疑有助于改善對內和對外各方面工作的開展。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篇而萬篇明。
“《戰略》首次以國家戰略文件形式,詳細、系統、全面、完整的展示了中國對國家網絡安全的看法......體現了新興大國對全球網絡發展的方向、理念與擔當。”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逃逸總結。

戰略9大亮點“搶鮮看”
戰略主要講了啥?想一鍵讀懂,看這里——
長安君給劃一下重點:戰略立足于“網絡空間安全”,大大超越并拓展了傳統狹義的“網絡安全”概念。一方面,全面貫徹了習近平主席關于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另一方面,也充分借鑒了國際社會的先進經驗和國際共識。

戰略的整體內容,主要由機遇與挑戰、目標、原則和戰略任務四大板塊內容構成。整個戰略的話語體系,基本能夠與網絡趨勢、國際共識接軌,總結的幾大挑戰,與當下中國現實的挑戰吻合。確立的“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十字戰略目標,符合全球發展方向;四項原則著眼于中國“積極防御”的基本戰略。
其中,最核心的9項戰略任務也很務實。不乏很精彩的亮點,比如“加強網絡空間通信秘密、言論自由、商業秘密,以及名譽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保護”,可圈可點。
把亮點概括一下?

“一是首次發布;二是對網絡空間進行了系統闡述;三是充實完善了網絡主權的內涵;四是明確了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目標;五是貫穿了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六是再次明確了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內容;七是向國際社會展示出合作開放的安全理念;八是表現出了中國堅定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的責任感;九是文字精煉,指導性強。”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助理張力說,戰略發布如一聲春雷,預示著網絡空間安全工作即將迎來春天!
對比:中美網絡空間戰略,有何差異?
俗話說,有比較,才有更深的理解。
美國發布類似戰略在13年前,可謂“一馬當先”。中美之間也是中國網絡空間安全的最重要關系之一。對比中美網絡空間戰略,你能咂摸出什么差異來?

差異不小。
區別一:美國的網絡安全戰略有著更多的“進攻型戰略”成分;而中國的戰略明確為“防御型戰略”。這是實力和現實決定的。對中國來說,防御型戰略也有“消極防御”和“積極防御”,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平衡,是很多政策的關鍵所在。
區別二:中國的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主要是立足于保障13億人自身的安全。而美國作為網絡空間“獨一無二”的霸權國家,很大程度上是站在全球范圍內思考問題、制定規則。所以,中國需要反復強調“網絡主權”,而美國更愿意超越主權,“操心”天下的事情。

區別三:雙方面臨的現實安全挑戰非常不同。美國人,最關心網絡攻擊帶來的基礎設施安全和網絡竊密帶來的商業利益損失,而中國關心的首要問題,是政治和社會穩定問題。由于雙方關切點“錯位”,有時又不能相互理解——甚至相互誤解,溝通與合作的困難不時出現。
差異知道了,咱們的戰略,將走向何方?
網絡空間是全球一體化的空間,今天,我們已經開始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從戰略上體現我們的自信和自強,非常重要。而“網絡主權”需要超越傳統主權觀念,體現更強的開放性和創新性。當前,在網絡空間領域上,美國不斷陷入固守和防守,國家政治走向“美國至上”的孤立主義,中國完全可以因勢利導,站到更高境界,在理念和戰略上后來居上,去謀求更大的勝利!
能力有多強,邊界就有多遠。

(注:作者方興東為汕頭大學國際互聯網研究院院長,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