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火、照明彈和催淚瓦斯,漆黑的汽車殘骸,散落一地的櫥窗玻璃,凱旋門上“馬克龍下臺”的涂鴉赫然醒目。這是剛剛過去的周末,巴黎所經歷的混亂,也是從阿根廷回國后,法國總統馬克龍直奔的“事故現場”。外媒稱,這場持續一個多月、從郊區席卷首都的“黃背心”抗議活動,已引發巴黎10年來最嚴重騷亂,也成為馬克龍上任18個月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
經濟改革忽略中下層
法國“黃背心”抗議示威已持續多日,局勢似乎并無緩和跡象。上周六,它在法國各地掀起新的高潮。這是自11月17日起第三次全國范圍的抗議活動。過去一個多月,這場運動從無到有,從法國貧窮地區席卷塞納河沿岸。事件導火索發生在今年10月,馬克龍政府提出自2019年起提高燃油稅以減少污染的計劃,此舉引發偏遠地區、對油價較為敏感的“開車族”的普遍不滿。起初,一群身穿“黃背心”(按照法國安全規定,開車族必須在車內放置熒光背心以備急用)的普通民眾“占領”公路收費站,堵住測速攝像頭,用“封路”表達抗議。隨著規模和影響不斷擴大,他們的呼聲也從反對增稅慢慢擴大到反馬克龍、反對偏袒富人、改善民生等訴求。
德國電視一臺稱,馬克龍希望用汽油稅來資助能源轉型,卻忽略了中下層民眾的生活現實。最近一年,馬克龍一系列經濟議程都讓他們大失所望——取消除房產以外所有資產的財富稅、降低對工人的就業保護、削減住房援助、提高退休人員稅率、反對提高最低工資等。有評論稱,低工資和高稅收,民眾感受到各種生活負擔正在增加。法國失業率高達9%以上。
有評論稱,歸根結底,經濟仍是馬克龍無法回避的痛點。這位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在競選中承諾,將推動經濟改革,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改善民生。然而,法國的財政負債異常沉重且難以為繼,這迫使每一屆政府都必須削減公共福利開支,同時向民眾增稅,而這兩項政策都會得罪選民。一年半過去了,密集的“重商”改革未能實現失業率大幅下降、經濟大幅增長的目標,反而觸及包括公務員、鐵路工人、退休人員在內廣大民眾的利益。許多法國民眾認為,馬克龍的經濟改革是一場“災難”。
處置不當將自食苦果
美國媒體評論道,這次“黃背心”抗議凸顯馬克龍領導下法國的政治裂痕:都市精英與郊區貧困人口之間的緊張關系。民調專家說,馬克龍不斷傳遞出傲慢、脫離大眾且獨裁的信息,強化了普通民眾與技術官僚、精英階層的對立。
有分析警告稱,巴黎的緊張局勢接近于“暴動”,反映出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甚至可能危及馬克龍政權。法國政府2日說,正在考慮實行緊急狀態,以防止騷亂情形繼續惡化。
輿論普遍認為,暴力事件的爆發令當局猝不及防,也加大了馬克龍推動經濟改革的風險。有學者指出,如果對這次“黃背心”運動處理得不好,馬克龍將自吞苦果:一來,極左翼領導人梅朗雄和極右翼領導人勒龐都呼吁解散國民大會,此舉將迫使政府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從而危及馬克龍所在政黨“共和前進黨”的多數席位;二來,可能影響明年5月歐洲議會的選舉。總之,如果“共和前進黨”支持率持續走低,馬克龍剩下的任期料將困難重重。(記者 安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