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林藝斌羅坤榮)馬山村位于云霄縣城的南部,324國道貫穿全村,沈海高速公路常山出口距村100米,滬深高鐵云霄客運、貨運站埠設在村內,村西北面坐落著林太史公陵園,前來觀光游客絡繹不絕。2014年,云霄經濟開發區的馬山村擺脫了“薄弱村”的帽子,2017年,村財增收實現“三級跳”,截至2018年11月,村財收入達135.89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7750元。
日前,記者跟隨村干部走進馬山村鐵路拆遷安置點的新村,只見在環村公路旁,矗立著一排排嶄新的樓房,居住在這里的群眾悠哉自得。
馬山村的群眾說:“空氣也好,道路也好,條條大道這樣就非常好。自從這鐵路(項目)才改變的,這個在以前從來不敢想的。我們一家七口搬過來這邊住,住房條件非常的好,一個人住一個房間,住得比較舒服。這邊也有工廠,想做工就有得做,很好的。”
在馬山村四處逛逛,隨處可見便民利民的公共基礎設施:景色優美的水上公園、別具匠心的新村部暨文化科技中心、寬敞美麗的馬山小學、新穎別致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干凈方便的農貿市場……良好齊全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暖和了村民們的心窩。
馬山村的群眾說:“高鐵在我們這邊,我們坐車出行就非常方便,坐車近,不用到城區搭車。我前兩年還帶我們全村的老人30多個人坐動車到深圳去旅游,住了一個晚上。群眾都說火車站在馬山,我們60多歲的沒坐過動車的老人都可以坐一下,都很好的。”
在馬山村的西北面還坐落著林太史公陵園,前來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前有文史古跡,后有便捷交通,旅游產業所起到的積極帶動作用,為這個小山村聚攏了超高的人氣,海內外企業爭先落戶,馬山村成了眾多客商投資創業的必爭之地。
馬山村村民說:“我們這邊的廠子非常多,所以喜歡回來這邊自己創業。這邊經濟發展一天比一天好,在外面打工的人也陸續地回鄉,做點小本生意也好,或者直接到村的廠里打工也好,很多都是我們本地人,陸續回鄉創業。”

云霄經濟開發區馬山村黨支部書記張文龍說:“現在我們村里的年輕人都不用到外地打工,就在我們當地工廠上班。我們這邊還有一個特點,我們這邊有多間房子的村民還可以租給外地來打工的人居住,增加自己的收入,村至少有留住70%的年輕人。以前我們村莊人口純收入只有三千多元,到現在我們已經人口純收入達到一萬四千多元。我們這個村莊依托鐵路(項目建設),高鐵開通后我們利用自身地理優勢,村離國道也近,離高速也近,我們這邊交通方便,所以有大企業都會選擇落戶在我們的村里。”
今年來,馬山村又緊緊抓住“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大好契機,以構建五個“富美”項目為目標,干群一心合力建設馬山“美麗鄉村”的金子招牌,同時,積極加快建設集工貿、旅游為一體的生態富美村莊,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為鄉村振興發展活絡通脈,走出了一條“烏雞變鳳凰”華麗蛻變的農村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