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23時2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太空。這是我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同時也意味著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經突破百次發射,刷新世界航天發射記錄。
天鏈一號04星成功升空

天鏈一號04星是我國第四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將與天鏈一號01星、02星、03星實現全球組網運行,為我國神舟飛船、空間實驗室、空間站提供數據中繼與測控服務,支持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同時為我國中、低軌道資源衛星提供數據中繼服務,為航天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

長征三號丙火箭點火后,經過二十多分鐘的飛行,順利將天鏈一號04星送入太空。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計劃部副主任李本琪介紹,發射過程中所有的參數都很正常,而且流程也是按時間按節點進行,整個發射非常成功,發射場系統到可以打100分。
創多個史上“第一”
完成此次發射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自1984年執行第一次發射任務以來,創造了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第一顆國際商務衛星、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第一枚大推力捆綁式運載火箭、第一個突破百次發射的發射場等中國航天史上多個“第一”。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說,長征三號C運載火箭的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超百次的發射任務,這不僅是一個量的躍升,更是一個質的提高。“應該是我們中國航天總體實力提升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中國航天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相比太原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雖然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成時間相對較短,但高密度的發射能力,讓它的發射數量率先超過100次,其中很多是我國航天的重大工程和國際航天合作項目。目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經連續78次成功完成任務,創造了世界航天發射連戰連捷的全新記錄。
百次發射刷新中國高度
隨著搭載“天鏈一號04星”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了100次發射任務。在西昌航天人眼中,100次發射,每一次都是從零開始,重整行裝再出發;每一次都是新的長征,不斷刷新著中國高度、中國精度。
1984年
1984年4月8日傍晚,在大涼山區的峽谷里,搭載“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的長征三號火箭發射升空。衛星首發成功,中國人在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開辟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
1986年
1986年2月1日,“長征三號”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中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從此結束了中國人只能租用外國衛星看電視、聽廣播的歷史。
1990年
1990年4月7日,中心成功發射我國承攬的首顆國際商業衛星“亞洲一號”,中國航天從西昌走向世界,中國也成為世界第三、亞洲第一個步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國家。時至目前,中心先后組織對外航天發射31次,成功將30多顆國際商業衛星送入太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航天商務領域的重要地位。
1990年7月16日,成功發射的中國首枚大推力捆綁式運載火箭,將巴基斯坦科學試驗衛星和“澳星”模擬有效載荷準確送入預定軌道。
2000年
從2000年發射首顆北斗一號衛星至今的16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共執行了22次北斗導航工程衛星發射任務,已成功將27顆北斗衛星送入太空。在2012年,中國北斗二號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服務區域覆蓋亞太,躋身世界導航強國。
2007年
2007年5月14日,中心成功發射我國首顆以整星整箭方式出口的“尼日利亞一號”通信衛星,中國人自己生產的衛星首次走出國門。
2007年10月24日,中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我國航天繼人造地球衛星、地球同步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標志著中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
2008年
2008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中繼衛星“天鏈一號”在西昌發射升空,中國從此有了天上數據“中轉站”。此后,中心陸續成功發射了3顆天鏈衛星,不斷提高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測控覆蓋。

從1984年執行首次發射任務到今年突破100次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為我國發射衛星最多、對外開放最早、發射軌道最高的航天發射場,共將101顆國內外航天器送入太空,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