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方燕琴 文/圖)今天中午,一大群農民聚集在云霄縣和平鄉橋頭村村部,他們在忙什么呢?原來,他們在排隊上報學號,上交身份證,并來到枇杷地里上課,上的課程就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課!自2月28日起,這100位橋頭村、通貝村的農民便開啟了他們為期7天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之路。

“這次培訓課程有枇杷種植技術、發展休閑農業探索鄉村旅游、客家文化、電子商務等內容,符合通貝村、橋頭村這些旅游山區鄉村的需求。”中山學校的梁珊珊老師說道。據悉,這場培訓是由云霄縣農業局主辦,漳州市中山學校承辦,主題為新型農民職業技術培訓,側重枇杷種植專業技術。培訓以課堂授課+現場指導的模式進行,意在培養會種地、懂技術、能經營的新型農民。
來自橋頭村的張秋陽在農技師陳天佑的指導下認真地修剪著枇杷樹的枝葉。“這次培訓的內容很實在,我學到了很多技術,也看到了從事農業的奔頭。”張秋陽興奮地說道。在課后,他還計劃把發下來的培訓材料多看幾遍,再向家人朋友講一講課上的內容,以鞏固所學的知識。

農業是立國之本,農業發展是鄉鎮剛需,農民是農業穩定基本。“既要大力推進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不能忽視鄉里村民的素質培養。”和平鄉領導表示。枇杷是和平鄉的特色產業,和平鄉水晶坪(橋頭村、通貝村)在烏山腳下,土壤富硒,并且是云霄縣枇杷最早成熟的地方,有巨大的市場優勢。如何讓優勢最大化?這就需要對農民加強技術培訓,培育出更優質更高效的枇杷,讓小枇杷變身大財富。
以傳統農業經濟為本的和平鄉,近幾年來一直致力于轉型升級農業產業,發展現代農業,打造生態旅游觀光鄉鎮。和平鄉在推進鄉鎮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適時開展新型農民培訓,讓農民乘上鄉鎮旅游發展的春風,開視野、提素質、活腦子、鼓袋子,力促他們收益越來越好,生活越過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