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馬鋪鄉 供稿/供圖)春收淮山,秋收柚,捕漁養豬過光景,曾是峰頭水庫庫區兩岸水鄉人民的勞作方式和謀生寫照。特別是過去的幾年里,受市場和政策好利影響,馬鋪鄉境內的生豬養殖呈現越養越多趨勢,生豬養殖已然成為了當地農民主要增收方式之一。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水臭了,村臟了,一些迤邐風光山水村竟變為臭氣彌天的養豬村。

如何守住生態底線,保護好漳南兩縣兩區80萬群眾的飲水安全,讓峰頭水庫重回“夢里水鄉”,成為了擺在馬鋪鄉黨委、政府亟待解決的民生“難坎”?
為此,結合今年“生態環境保護百日攻堅”行動,馬鋪鄉舉全鄉之力,以“鐵石心腸、鐵腕治污、鐵面無私”的“三鐵”決心,強勢推進生豬養殖業減量提質,有效倒逼生豬養殖業轉型升級。截至今年3月底,全鄉共組織開展生豬養殖專項整治行動5次,共出動執法人員1000多人次,轉移處置禁養區內生豬8000多頭,關閉拆除違法養豬場200多家、拆除豬圈面積達2.5萬平方米,徹底終結了違法養殖歷史。
以“鐵石心腸”的態度,管控嚴防,保持高壓態勢。

馬鋪鄉在各村村口、公示欄內張貼《縣政府關于進一步開展生豬養殖面源污染整治行動的通告》、進村入戶向群眾發放《告養殖場(戶)的一封信》等宣傳資料2800余份,切實做到將法律講透、將形勢講清、將決心講明;并整合環保、畜牧、公安等單位部門80余人,組建了3支鄉級綜合執法巡查隊,采取地毯式排查,依法對轄區內所有的生豬復養反彈的養殖場所發放《整改通知書》,要求限期拆除到位,利用綜治網格化監控平臺,嚴防生豬新養;同時,聯合市管所、城管中隊和“兩違”治理辦等部門,在全區范圍開展“圍堵斷糧”行動,對養豬場地和其他配套進行斷水斷電。同時,勒令鄉域范圍飼料銷售商、飯店餐館,嚴禁將飼料以及餐廚垃圾轉讓給禁養區內的養殖戶。
以“鐵腕治污”的手段,層層落實,強化系統管理。


在開展環保百日攻堅的過程中,馬鋪鄉加快適養區內的生豬養殖場提升改造工作,逐步推進合法養殖場的轉型、轉產;有力削減禁養區生豬存量欄,加大生豬養殖場整體拆除和去功能化拆除力度,“加減并用”。目前,全鄉共提升完成生豬養殖場7家,削減生豬存欄量高達8000多頭;“堵疏共舉”,通過建立宣傳引導、補償疏通等制度,有效遏制生豬復養反彈。一方面,持續加大生豬面源污染整治力度,通過“零容忍,祭重拳”的方式有效防止出現生豬養殖戶“復養”的現象。另一方面,聯系廣東、山東等地的屠宰場,適養區內的養殖場以及微信生活圈等平臺幫助養殖戶銷售生豬,防止不良商販壓低生豬價格,并以限期每平方補償30-100元的標準對生豬養殖場進行清拆清理,最大限度幫助減少農戶損失,目前全鄉共關閉拆除違法養豬場200多家、拆除豬圈面積達2.5萬平方米;依據違法養殖點分布情況劃分3個責任片和28個責任區,“點面結合”,對已徹底清理干凈、移交接管的違法養殖點,實行鄉村兩級監管責任制,定崗定責,發現回潮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確保不斷“鏈子”。目前,全鄉實際移交接管禁養區生豬養殖場200多個,均未出現回潮復養的現象。
以“鐵面無私”的作風,乘勝追擊,加強后續監管。

馬鋪鄉黨委政府明確要求黨員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到“黨員先行”,禁養區內的生豬養殖場屬黨員干部的,由鄉級綜合執法隊伍,先行對其關閉與拆除,目前全鄉黨員干部先行拆除的生豬養殖場共49家,自行拆除面積達3490平方米,為生態環境保護百日攻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各村公開欄、新聞報道、微信等多種形式,公開透明,不定期公示違法養殖后續監管情況,同時,在全鄉范圍內公布咨詢舉報電話,熱情歡迎群眾舉報違法養殖線索和社會監督管養單位不作為,對反映情況及時進行整改并將結果反饋舉報人,切實提高后續監管的透明度和工作質量;同時,嚴防回潮。杜絕選擇性執法,維護公平與正義,通過組織開展巡查“回頭看”工作,對發現有回潮跡象的養殖場,立刻聯合執法部門進行查處和清拆,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徹底打破以往違法養殖“躲貓貓”、“貓捉老鼠”的拉鋸博弈局面,進一步鞏固違法養殖成果?!?/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