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6日,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漳州市開展2021年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云霄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明確任務分工,積極部署安排。會議要求,相關部門和屬地鄉鎮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工作協調;對督察反饋問題及轉辦信訪舉報要采取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對整改難度大、工程時限長的,要制定計劃,限期整改,迎頭趕上。
云霄縣委書記藍良木、縣長沈順來到任后,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強化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多次召開專題會、推進會,要求以鐵腕之力整治生態環保領域典型性、苗頭性、傾向性、突出性問題,并多次帶隊現場督導漳江流域整治、向北溪生態治理、礦山整治復綠等重點環保問題整改任務,層層傳導壓力,落實責任。縣委副書記、督察迎檢綜合協調組長方毅強和分管副縣長蔡權城多次就督察迎檢和反饋問題整改召開協調會,研究部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攻堅工作,并到每個點位進行一線推動。漳江、山美溪、火田溪、西溪等縣級河長均帶隊巡河護河,推進各項問題整改落實到位。

牽住“牛鼻子” 精準施策
云霄縣委縣政府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即知即改,對照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六大方面重點內容,制定十一項生態環境保護負面清單,進一步加強對工業、農業、生活面源污染的精準溯源和綜合治理。要求緊盯紅樹林保護區退養還濕整改、漳江和山美溪水環境問題整治、詔安灣近岸海域綜合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礦山復綠耕地保護、開發區生態環境保護等,并依規做好整改材料的內業完善、分類歸檔。同時,積極主動查找工作差距和薄弱環節,對中央、省市環保督察反饋問題、交辦信訪件等開展“回頭看”,確保問題不反彈。

打好“組合拳” 鐵腕治污
黨委政府逐級分解任務,層層傳導壓力,落實主體責任,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相關部門精細精準落實各項管控措施,通力協作,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齊抓共管的工作模式。省級環保督察期間,通過各鄉鎮各部門共同努力,迅速取得初步成效。
01落實漳江和山美溪水環境問題整改
開展“清四亂”專項行動,共清運河道垃圾35噸,拆除河道違建6處,清理河岸農作物面積50平方米,內河清淤約145車次;修復閘門水泵1處,完成下坂一體化污水處理站進水擋水墻加固,檢測修復疏通管道550米、檢查井15個。
02推進近岸海域綜合治理
對占用航道、河道(竹港溪)等養殖設施進行整治,共清理長袖定置等違規網具2槽160米,清海面積約5畝,泡沫浮球 135粒,總長度約1800米,圍網400米,海漂垃圾約7噸,清理灘涂吊養牡蠣14坪,拔除竹竿近7萬根。
03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整治
對全縣273家規模養豬場排污情況進行全覆蓋排查,取締違規生豬養殖2處,無證養鴨3場;復查原牛蛙養殖場63場次,清理4場20池1.55畝。
04加強城區環境衛生綜合治理
完成城區垃圾清運2240余噸,制止違規焚燒秸稈20余起,巡查渣土車84輛次,糾正未使用油煙凈化設備18戶。
05強化水源地巡查整治
清理峰頭水庫庫區違規農業種植5000平方米,修復補漏隔離網73片,沒收違法捕撈漁網400余米,教育驅離釣魚活動6起。

敲響“警示鐘” 問責問效
成立決策督察組,下沉一線,以“五不兩直”方式對各鄉鎮(開發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全方位、全覆蓋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現場交辦、即查即改,以督察推動落實。同時,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監督的再監督”作用,推動各級各有關部門落實落細污染防治責任,堅決杜絕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虛假整改,對整改不徹底或“死灰復燃”的,一律從嚴問責、從重處罰。
整出“新氣象” 篤行致遠
生態環境保護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事關民生福祉。對省級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反饋意見,縣委縣政府將制定整改方案,建章立制,實施臺賬式管理,將具體問題分解到各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并實行縣領導掛鉤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機制,明確整改時間,銷號節點,切實把督察整改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細抓到位。同時,堅持舉一反三,從源頭上治理,從根本上保護,努力把反饋意見轉化為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強大動力,構筑起環境治理的綠色生態屏障,讓云霄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
(來源:漳州市云霄生態環境局?通訊員:吳斌 張宇翔?部分圖片:戴園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