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竹溪水日夜奔流,鸞峰橋靜靜飛架兩山峽谷間,三十載光陰倏忽而過,下黨,在擺脫貧困的奮斗中漸漸改變了模樣。
2019年8月6日,一個尋常的日子,下黨鄉卻沸騰了!
“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啦!”喜訊傳遍村落,大家奔走相告。上百名干部、群眾聚集鸞峰橋上,歡聲笑語,分享喜悅。
“真沒想到,習總書記這么快就給我們回信了!”小心翼翼捧著函件,已經61歲的劉明華把信從頭到尾、反反復復、認認真真看了很多遍。他對下黨當年的困頓有切身之痛,也見證了下黨的幸福嬗變。
此番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他是發起人之一。
半個多月前,劉明華和下黨鄉群眾聚在一起聊天,共同回想起習近平“三進下黨”那段溫暖的往事。
從壽寧的“西伯利亞”到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新地標”,下黨的路通了,村美了,民富了,發展和變化翻天覆地。鄉親們心懷感恩,沒有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和牽掛,下黨不可能變化這么大。大家一合計,應該給總書記寫封信,向他匯報下黨全面脫貧的喜訊。
就在村里的幸福茶館,受鄉親們委托,習近平第一次進下黨時的6位見證者劉明華、王光朝、王光拔、王金花、陳大輝、王光滿,聚在一起,商量如何給總書記寫信,說說心里話。
信里回憶了習近平第一次到下黨鄉時,拍板幫鄉里修公路、建電站,到群眾家中訪貧問苦;也匯報了這幾年下黨鄉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群眾靠山吃山,種植茶葉、發展紅色旅游紅紅火火,幸福感、獲得感節節攀升。他們還請總書記在百忙之中,抽空再來看看。
兩頁半的信,幾個人反復斟酌用詞,寫了兩遍草稿,最后簽上自己的名字,特地去縣城寄了出去。
僅隔半個月,北京來的回信讓村民們喜出望外。
習近平表示,經過30年的不懈奮斗,下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鄉親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這生動印證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道理。
習近平希望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總書記還在回信中說,‘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總書記連我們當地這句俗語都還記得,他真的一直惦記著我們。”王光朝說。
內容節選自《閩山閩水物華新 習近平福建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