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許穎 蔡江龍 蔡秋萍文/圖)“種地不如搞養殖,養殖最好養肉牛。”這是陳岱鎮養牛專業戶張傳生自己總結的致富經。隨著近幾年肉牛價格持續走俏,張傳生依靠肉牛養殖,帶動附近村民脫貧致富,成為當地農民心目中的“牛人”。


在陳岱鎮雙嶺河宅的這處山坡地,可以看到5000多平方米的牛棚里,一頭頭壯實的公牛和母牛在怡然地吃著草料;另一邊牛欄里,一頭頭胖敦敦的牛仔在不安分地“哞哞”叫著。


養牛人張傳生告訴記者,自2014年投資2000萬養牛以來,這已是他養牛的第三個年頭了,這欄里的牛有改良西門塔木、利木贊、夏洛萊、秦川牛等等,都是很適合在當地生長的肉牛品種。
張傳生說:“現在2015年到2016年存欄數是800頭,出欄數是1600頭,扣除那些其其它它的工人工資等純利是250萬。”
張傳生說,養牛能賺錢,還是得靠政府的支持,加上規模化、標準化養殖。
張傳生告訴記者:“陳岱鎮鎮里面的領導都經常過來指導工作,還有畜牧局農業局,還有縣里面的縣委也是大力扶持,農業局標準化也幫我們規劃得很好,做了很多工作,也給我們資金上的補貼。”



目前,張傳生的養牛場均按照圈舍標準化、飼養規范化、養殖設備化、防疫制度化、糞便無害化的“五化”要求建設。其中污水污物環保處理更是做到零污染零排放。目前牛場共有標準化牛舍5000平方米以上,可以存欄牛只1000頭以上。
張傳生說:“我們這邊第三個區域是污水污物處理區,里面有一套500立方的沼氣(池),1800立方的儲液池。污水污物通過沼氣發酵以后排放到儲液池,儲液池污水通過處理后就變成有機肥了,把它抽到山上種植牧草,牧草再來養牛,形成循環利用。”




養牛致了富,張傳生也沒有忘記帶動村里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張傳生的養牛項目,一方面解決了當地貧困戶的就業,一方面為當地貧困戶開辟了增收渠道。每天養牛需要大量的玉米桿、紅薯苗等飼料,全部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收購,當地群眾無不點贊。

陳岱鎮貧困戶王珠桂說:“以前在磚頭場做了十幾年很累,現在來這邊做比較好,離家近,回家方便。在這里住,在這里吃,老板對我們也好。不會很累,都是手面上的活。”

陳岱鎮二女戶王幼珠告訴記者:“可以支持自己的開銷生活,還可以寄一些給我女兒讀書,我老公也打工支持我們女兒讀書,我可以幫他分擔一些。”
張傳生說:“利用周邊的村莊,一些婦女,50來歲了,文化不高,想去搭車(出外打工)也不會,坐車也不會坐。來我們這邊養牛,我們提供吃住保險,一個月是3000塊左右,他們忙完后因為離村莊近還可以去照顧一下家里。”


接下來,張傳生還計劃擴建5000平方牛舍及大量配套設備,預計于2018年實現屠宰、牛肉深加工、銷售一條龍經營,增加農業附加值。屆時他將為更多貧困戶提供工作機會,讓他們在養牛路上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