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10月17日,福建省糧食局離休干部寧允禎小心翼翼地投遞了一封信。收件人是習近平。
第二天,習近平讀完信件后,當即批給分管副省長曹德淦,要求抓緊研處。
寧允禎提出了他所了解的糧食經營中存在的五個問題:陳糧、陳化糧太多;糧儲設施長期缺乏維修、倉儲條件差,上漏下潮嚴重,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糧儲設施條件,庫存糧食難以避免變質;基層糧站經費緊缺,庫存糧食蟲害嚴重,無法抑制;消防器具配備不到位,糧庫火災隱患十分突出;拖欠職工工資普遍,職工隊伍極不穩定,有的因生活困難只好外出打工,不少糧倉已唱“空城計”,倉管員把鎖匙交給家屬或上繳糧站。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歷史上就是個缺糧省。每年因向外省購糧,花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往往拿著調糧指標,調不來糧食,或調來的是陳化糧、劣質糧。
當時,國家正在進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工作。習近平在1999年任代省長時,這項改革已經到了攻堅階段。
新一輪調研工作開始了。除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外,習近平深入糧企、糧庫、產糧區,下大力氣落實中央提出的“三分開”(政企分開、中央糧食事權與地方糧食事權分開、經營與儲備分開)、“三制度”(省、市、縣糧食工作三級行政首長負責制、三級糧食儲備制度、三級糧食風險基金制度)、“一改革”(糧食企業改革)。
習近平根據福建長期嚴重缺糧的實際情況,決定將福建的供應儲備能力提高到中央糧儲要求的兩倍,增建糧庫,并增加糧食儲備金,增加糧食保管費用。
僅僅抓住市場這個環節是不夠的,還得從田間地頭抓起,從源頭上根治。
“習近平同志很注意抓農田改造、興修水利、培植地力、推廣良種,提高和保護糧食生產能力?!辈艿落普f,“我感到習近平同志對大局和形勢的把握非常準確,做事情有大思路,眼界開闊,站位很高。”
習近平從“菜籃子”問題,發現了產供銷結構的問題,又看到了“農改超”的業態發展問題,以及“餐桌污染”整治的食品安全問題,從而捕捉出制度的缺陷,建立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體系。這看似尋常的舌尖小事,卻是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也始終是習近平心中的大事。
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必須正本清源,首先把農產品質量抓好。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2019年12月1日,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正式施行。該條例強化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增設“處罰到人”制度,充分體現食藥領域“四個最嚴”的要求。
內容節選自《閩山閩水物華新 習近平福建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