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被認為是離就業和脫貧最近的教育形態。
改革開放初期,為解決地方急需人才的問題,國家專門出臺政策,允許各級地方政府開辦地方性大學培養自己需要的人才。1981年起,全國涌現出一大批職業大學,其中就有1984年10月正式成立的閩江職業大學(簡稱“閩大”)。
創校初期的閩江職業大學,依托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聯合辦學,沒有校舍、沒有師資、沒有設備,人稱“三無”學校,處境艱難。
習近平任福州市委書記之后,兼任了閩江職業大學校長一職。
1990年9月22日,在1990級閩江職業大學迎新暨軍民共建大會上,習近平作了即席講話。
“閩大白手起家,能發展到現在這樣的規模,主要靠‘艱苦奮斗、勤儉辦學’。”他指出,閩江職業大學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辦學的好傳統,立足于多渠道、多形式地解決辦學中的資金困難,不斷完善辦學條件,把學校的各項工作搞得更好。
開學典禮結束,現場辦公會隨即召開。
那時,擺在閩江職業大學面前的難題很多。
最緊迫的任務,是迎接1991年國家教委關于“充實整頓”情況的檢查驗收。1988年國家教委公布了部分辦學條件不達標、需要充實整頓的高校名單,其中就包括閩江職業大學。35畝的校園面積和3棟樓的硬件設施,與檢查驗收標準相距甚遠。習近平明確指示按照有關要求提前做好謀劃,抓緊落實。
會上,編制問題、硬件設施、教工住房、辦學經費等問題,一個接一個拋出。
能敲定的馬上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也被列入處理日程。習近平現場承諾:“從我開始不當掛名校領導,關心這個學校建設,應該及時解決具體問題。”
1991年2月13日,農歷臘月二十九,習近平受邀和閩江職業大學教師代表共度他到福州工作后的第一個春節。
聚餐地點在位于鼓樓區河南新村18座的閩江職業大學教職工宿舍601室。參加者自帶餐具和兩道拿手菜,每隔十幾分鐘由家屬遞送上樓:炒三鮮、芙蓉蛋、泉州元宵、自釀米酒、魚丸湯……臨時拼接的餐桌上,習近平與20余名教師代表圍桌而聚,聊家常、聊學校、聊教育、聊每道菜是怎么制作的,不時傳出歡聲笑語。
“兩個小時的相聚,簡樸又溫馨,習校長平易近人、尊師重教,讓老師們如沐春風。”時任校黨委副書記兼常務副校長孫芳仲回憶。
春節后,迎接“充實整頓”情況檢查驗收的整改加速了。1991年,《閩江職業大學1992—1995年發展規劃》《閩江職業大學改革與發展的若干建議》出臺。根據規劃,1995年校園面積將達100 畝,2000年校園面積可達200畝。
專業設置調整也及時跟進。閩江職業大學在原有院系的基礎上,根據福州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新設旅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社會工作系等。
1991年9月28日,閩江職業大學通過了國家教委的檢查驗收,解除了發展路上的“緊箍咒”。
習近平明確指出,閩江職業大學是職業大學,學校性質本身決定了要注重強化技能訓練與動手能力的培養。要把每一位學生造就成多功能應用型人才,與工農相結合是知識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
為此,閩江職業大學在校內外建立了實踐基地,學生結合本專業特色自選實踐單位,開展社會調查。在教學計劃安排中,實踐訓練達總學時的三分之一。
學校還與多家單位合作辦學:與福州晚報社合辦新聞專業,與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合辦法律專業,與福州市土地管理局合辦土地管理專業……不少畢業生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干力量。
據統計,閩江職業大學共有1074名學生的畢業證書是由習近平校長簽章。
1996年4月3日上午,即將卸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的習近平在學校座談會上再次強調,學校課程設置要適應社會需要,缺什么樣的人才,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是地方職業大學的生命力之所在”。
兩個月后,他致信閩江職業大學全體師生:我將一如既往地心系閩大,熱愛閩大,為閩大的發展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2002年,成立于1958年的福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閩江職業大學合并建立閩江學院。
習近平兌現了“心系閩大”的諾言:1999年,為閩江職業大學15周年校慶題詞——“辦出特色,繁榮十邑”;2008年、2018年,閩江學院建校50周年、60周年,他都發來賀信。
如今的閩江學院,已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應用型學科6個、省示范性應用型專業群3個。
內容節選自《閩山閩水物華新 習近平福建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