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五地市橫向經濟聯合”中,福州始終扮演著“龍頭”的角色。
1990年11月21日,連續舉辦五年的五地市橫向經濟聯合懇談會在寧德落幕,當時已調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依然帶隊參加了這次會議。
五年間,“五地市橫向經濟聯合”已形成各種聯合項目2990項、出口創匯344萬美元、交流物資7.9億元、融通資金416億元,在不同程度上增強了各地市的經濟實力。
在這一次會議中,“閩東北五地市經濟協作區”應運而生,五地市經濟聯合辦公機構進一步充實加強,閩東北投資開發總公司、五地市外商投資聯絡處先后成立。
會議還提出,進一步發揮福州中心城市的輻射依托作用,以外引帶內聯,以內聯促開放,逐步形成“山海聯合、互相輻射、互為依托、共同發展”的戰略格局,山海資源開發進一步提速。
當年,內聯工作成為福州市改革開放的十件大事之一。
對于山海協作,習近平在1994年12月考察寧德時說:“任何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如果孤立起來,無疑是捆住自己的手腳。福州的發展離不開周圍地區包括閩東的支持,所以要強化協作觀念,注重山海開發。”
1991年11月22日,閩東北五地市經濟協作區聯席會議在福州召開。在這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了“以海帶山、以富帶窮、山海協作、共謀發展”的發展思路。
“五地市橫向經濟聯合”升級后的首次聯席會議結出了山海協作的一個碩果——榕屏聯營化工廠。
會議期間,福州市經委與寧德地區屏南縣政府簽訂了聯合創辦氯酸鹽化工廠協議書。
屏南榕屏聯營化工廠1994年投產以后,一年就實現產值3000萬元,利稅1200萬元。1998年8月,榕屏聯營化工廠二期工程擴建成功,設計年產2萬噸氯酸鹽,成為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氯酸鹽生產基地。
福州第一化工廠的資金、技術、產品、市場與屏南縣的土地、勞力、電力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產生了1+1﹥2 的疊加效應。
1995年9月21日中午,閩東北五地市經濟協作區寧德聯席會議剛剛結束,時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就馬不停蹄地驅車前往寧德貧困山區壽寧縣。
在壽寧縣,當聽到人們稱贊榕屏聯營化工廠是協作典范時,習近平說:“對企業的聯合與協作,我們歷來反對‘拉郎配’,但‘政府指導、部門搭臺、企業唱戲’還是必要的。實踐證明,這條路走對了。”
在寧德考察中,習近平每到一地,就對當地的干部和群眾說:“我給你們穿針引線、牽線搭橋……以后大家要像走親戚一樣,經常來往,走一走、看一看,爭取談成更多的聯合協作項目,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在閩東北五地市經濟協作區的框架內,山海聯動,碩果累累——
閩東北五地市將旅游資源整合起來,開辟了一條蜚聲中外的旅游線路:福州—武夷山—將樂玉華洞—永安桃源洞。
福州福興醫藥公司兼并瀕臨破產的閩東古田抗生素廠,嫁接資金、技術,成為中國最大的卡那霉素生產基地。
貫穿閩東的104國道和橫穿福州、寧德、南平的316國道,工程進度加快。
溫福鐵路前期工作經福州、寧德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進展。
……
有了閩東北五地市經濟協作區的成功實踐,1994年12月,由廈門、漳州、泉州、龍巖、三明五市通過友好協商自愿結成的閩西南五市協作區黨政領導聯席會上,共同商議制定《閩西南五市區域經濟合作章程》。
由此,福建省內形成了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作區。
內容節選自《閩山閩水物華新 習近平福建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