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寧德工作時,習近平在《深刻認識民主法制的內涵,切實加強人大工作》一文中提出:“人大對政府工作要支持、要監督。政府要把人大監督作為一種支持,積極接受人大的批評、監督,不斷改進政府工作。”
20世紀80年代末,福州部分鄉鎮“七所八站”不正之風較為嚴重,部分干部的違紀違法行為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群眾對此深惡痛絕。
針對這一現象,習近平要求福州市各級人大主動作為,采取有效措施開展監督。1991年下半年,臺江區、永泰縣等縣區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對基層所站廉政建設進行評議,在群眾中反響良好。習近平迅速批示在全市推廣這項工作,并主持召開經驗交流會,要求全市各級人大組織市縣鄉三級人大代表對基層所站廉政建設開展測評。
評議歷時半年多,4300名人大代表參與其中,對115個鄉鎮的基層所站提出整改意見10200條,查處案件11起,免職法辦10人,有力遏制了基層的不正之風。評議工作贏得了群眾的普遍贊譽,被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批轉全省各地市學習推廣。由此建立的人大代表測評基層單位廉政建設制度在福州市沿承至今,成為福州老百姓心目中人大工作的一塊“金字招牌”。
臺盟省委會原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陳美光談起習近平當年支持關心自己當好特約監察員的往事,仍是語帶感動。“他是一個特別誠懇的人。”陳美光回憶,“這種誠懇體現在工作的細節中——認真傾聽、真誠溝通。他常常對我說,要重視參與民主監督,到基層認真調研,敢講真話。”在習近平的鼓勵下,陳美光多年參與政協組織的民主監督活動,就自己所熟悉關注的民生事業等方面問題撰寫了大量提案。
“政協的民主監督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鮮明的黨派性等特點, 層次高、影響大,是人民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在1999 年全省政協工作會議上指出。
在習近平的指導推動下,福建省持續開展在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成員中聘請特約監察員、審計員、教育督導員等工作,并邀請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參加政府組織的調查、檢查和評議活動,充分發揮民主人士在執法監督檢查、廉政勤政建設中的作用。
習近平在首次福建省政府和省政協聯席會議上指出:“民主監督是憲法賦予各級政協的重要職責,也是政府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要樹立民主監督意識,擺正人民公仆的位置,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
(內容節選自《閩山閩水物華新 習近平福建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