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部分同志頭腦中形成了一種偏見,認為非黨同志不行、婦女干部不行。”習近平在1990年7月召開的福州市統戰工作會議上如是指出。
當時,不少統一戰線工作者對黨外人士的人才狀況未能全面了解,這種認識導致了不能團結好各方面力量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1992年4月,習近平在一次民主黨派的學習會上說:“特別應當強調的是,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是一個高層次的智庫,他們中有許多為建設新中國立下汗馬功勞、經驗豐富的老同志,有許多為四化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各方面的專家、學者,有許多為繁榮文化教育事業做出顯著成績的文學家、藝術家、人民教師……真是人才薈萃。”
1992年,黃雙月剛剛當選致公黨福州市委會主委,第一次被習近平找去談話。她其實心里還沒想通:本來醫生就很忙,擔任黨派主委后還能保障從醫時間安排嗎?加上她對民主政治的認識,特別是對民主人士參政議政重要性認識比較模糊,導致她積極性不高。
黃雙月是一名歸國華僑,又是福州市第一醫院一名醫術精湛的外科醫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在此之前,中共福州市委的同志就多次做黃雙月的工作。
“你不用擔心,市委會做你們的堅強后盾。遇到困難,你就找市委,也可以直接來找我。”習近平在第一次見面談心時,就對黃雙月這么說道,“希望你努力學習統一戰線知識,不斷增強多黨合作意識,在做好自己醫生本職的同時也做好黨派工作。”
黃雙月答應試一試。不久后,她就組織致公黨福州市委會去廣東省“取經”,在當時全國各地的致公黨組織中開了先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既然決定要做,就要把黨派工作做好。”她下定決心不能辜負習近平對自己的信任。
成為習近平的黨外人士聯系交友對象后,黃雙月有了更多的機會向習近平請教學習。“每次聊天他都坦誠相待。我在思想上、工作上有什么困惑,都可以和他說。”
在習近平的關心支持下,黃雙月后來相繼當選福州市政協副主席、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許多高質量的建議、議案。回首往事,她感慨道:“習近平同志是我參政議政的領路人。”
習近平在一次福州市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積極舉薦符合干部‘四化’條件、德才兼備的黨外干部擔任適當的領導職務。首先是歡迎他們來,不能有偏見。”
“當時,社會上確實存在著看不起非黨同志的現象。但習近平同志不一樣。”民革福建省委會原副主委、福州市政協原副主席孫新峰說。
龔融實當年就遭遇了來自這種偏見的輿論壓力。“那時還沒有民主黨派干部當正職的先例。但是,習近平同志堅定支持我到福州市科委主持工作,擔任‘一把手’。”
習近平持續指導和支持龔融實開展民主黨派和科委的工作,經常帶著他一起調研,交流對民主政治的認識,討論科技發展話題。這一種來自中國共產黨人對黨外人士的誠摯信任,讓龔融實有了底氣,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從福州市到省里,我無論在哪個崗位,習近平同志始終是我尊重、信賴的一位朋友。”林強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直系后裔。剛認識習近平時,他還在民建福州市委會工作。
后來,林強調到福州市政府工作,歷任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長助理、副市長,之后又當選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與習近平的交往也越來越多。“我常常去找他匯報工作或者談天,直到2002年他調離福建去浙江工作。”
對于黨外干部的選拔使用,習近平心中有一條準繩。他在1990年8月指出:“只要基本素質好,愛國、愛社會主義,與黨同心同德,有一定的領導能力,事業心強,作風正派,就應當大膽起用。”
為了改變黨外后備干部不足的狀況,習近平指導制定了《中共福建省委關于進一步做好培養選拔黨外干部工作的意見》,將培養選拔黨外干部納入干部隊伍建設和人才工作的總體規劃。
在習近平的推動下,1999年福建縣級換屆中,全省有61個縣區選出黨外副縣區長,占縣區總數的71%;省市縣政府四分之一以上部門都選配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黨外人士實職安排取得巨大突破。
《同心同德謀發展》是刊登在2002年4月11日《福建日報》上的一篇新聞報道。報道記錄了習近平堅定支持時任福建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無黨派人士、省政協委員宋建華在工作中大膽推進改革的經歷。
當時,新醫保制度剛實施數月,群眾醫療費用負擔過重的問題開始顯現,社會輿論一時間反映強烈。習近平在聽取工作匯報后明確表示:醫保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先查明原因,找到癥結,要靠加快改革來解決。
習近平的一番話,是鼓勵,是支持,更是給宋建華吃了一顆定心丸。“即使是在指導我開展工作時,他那真誠的態度,也總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來自朋友的信任與關心。”
根據《同心同德謀發展》報道,宋建華的這段與共產黨員親密合作、友好共事的經歷,讓他深深感到各級共產黨組織對黨外人士政治信任、工作支持、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寬廣襟懷,更加堅定了他在中共的領導下,堅持改革,參政議政,促進福建不斷進步發展的信心。
內容節選自《閩山閩水物華新 習近平福建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