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心同德”,語出《尚書》,意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
1990年,習近平在給寧德地直機關領導干部的臨別贈言中深情寫道:“我們曾經同心同德為閩東地區的興盛,為閩東人民的興盛竭盡全力,我們沒有理由不做得更好。”
這篇臨別贈言的題目,正是“同心同德 興民興邦”。
任福州市委書記時,習近平在一次會議上指出:“改革開放和各項建設事業是千百萬人的事業,需要千百萬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統一戰線工作要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努力,不懈奮斗。”?
二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民族大團結都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保證。”1989年6月,習近平在《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關于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一文中寫道,“我們的事業方方面面,千萬不能漠視少數民族事業這一重要方面。這是一個原則,基于這個原則,我們有必要深刻地思考關于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的幾個問題,我們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要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
在1989 年前往寧德福安坂中畬族鄉大林村調研時,習近平上山下田,全面深入地關心少數民族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針對了解到的大林小學辦學困難問題,調研一結束他就想辦法予以解決。
寧德市民族中學原校長蘭存安清楚地記得習近平到民族中學調研的情景:“就幾個人,輕車簡從,借學校一間教室開了加快民族中學建設的現場會。”他說,“習近平同志當時肯定我們學校辦得不錯,還表揚了校辦工廠。”寧德市民族中學是福建省成立最早的民族中學,也是我國畬族學生人數最多的民族中學。
1998年,寧德市民族中學建校四十周年之際,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欣然題詞:“發展民族教育,培養民族人才。”
原福建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宗教局局長邱林華說,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十分關心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既著眼全局推動,又注重細節落實,促進民族大團結。
內容節選自《閩山閩水物華新 習近平福建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