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展示云霄楊桃科技小院的科技成果和工作情況、宣傳下河楊桃文化、推廣介紹獨具特色的下河農產品,提高下河楊桃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助力下河產業振興發展。近日,福建農林大學聯合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共同組建的“愛農·興農”實踐隊在福建農林大學朱朝枝教授與曾芳芳教授的帶領下,在下河村開展云霄楊桃科技小院楊桃文化專場直播,以此介紹云霄楊桃科技小院,推介與弘揚下河楊桃文化,促進探索以楊桃文化為核心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進一步推進下河楊桃產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

本次直播活動以“文化搭臺 產業唱戲”為主題,以微信視頻號為直播平臺,從介紹云霄楊桃科技小院開始,以下河楊桃文化為講述重點,同時推介以古碼頭、古驛站為代表的古鹽務文化,以劃龍舟、上刀梯為代表的民俗文化與以古宗廟、鄉賢為代表的歷史文化等下河特色文化和下河村特色農產品。實踐隊隊員前期制作了宣傳海報,借助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提前進行宣傳預熱,吸引不少網友關注。

直播中,實踐隊隊員從小院內展廳中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學生的回信內容展開,闡述了實踐隊隊名“愛農·興農”的理念來源于總書記囑托的“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這也是小院培養研究生的理念之一,同時簡要介紹了科技小院的基本情況。隨后,實踐隊隊員從“古韻下河”“下河楊桃”“楊桃百科”與“綻放未來”四個部分對下河楊桃文化進行了初步介紹。

隨后,實踐隊隊員來到科技小院楊桃種植試驗基地和科技小院古楊桃母樹保護區實地直播展示,并與網友在直播間熱情互動。在科技小院楊桃種植試驗基地,實踐隊隊員展示了楊桃病蟲害綠色防控試驗基地的果實套袋、果蠅誘捕器等綠色防控技術;楊桃化肥減量增效試驗基地的大草原天然無公害有機肥料、科普展板等化肥減量增效成果;楊桃種質資源引進與創新基地的香蜜楊桃、“紅龍”楊桃等優良楊桃品種;楊桃產業農文旅融合展示基地的下河楊桃生態園、楊桃采摘節圖片展示等農文旅融合成果。在科技小院古楊桃母樹保護區,實踐隊隊員在古樹群中就“楊桃七兄弟”“百年好合”“四世同堂”等楊桃古樹母樹的歷史傳說、品種嫁接與樹種保護向直播間的網友一一進行介紹。

直播過程中,面對網友如楊桃“四季開花,三季掛果”的特殊生長過程、楊桃怎么切好吃、科技小院工作日常等疑問,實踐隊隊員熱心解答。讓網友對云霄楊桃科技小院和下河楊桃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短短50分鐘里,直播觀看總人數達到125人,喝彩次數高達1501次,為弘揚下河楊桃文化和聚力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直播間內氛圍活躍,在推介下河楊桃文化、展示楊桃科技小院成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福建農林大學 通訊員:陳沁靈?唐宏?/文? 柯淋?許榕?李澤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