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在云霄縣中醫院急診觀察室病房里,年輕的媽媽李洪誼向護士長方慶丹咨詢著病床上女兒的情況,護士長幾句寬慰的話說下來,李媽媽便漸漸放下了懸著的心。

“孩子今年15歲,是第一次離開家來云霄上學,心里情緒比較大,吃不下飯有點營養不良,今天在學校就暈倒了。”李洪誼一接到老師電話,急得不行,馬上就開了一個半小時的車趕到云霄。“我當時就急得一頭汗,來到急診病房里,看到孩子已經掛上瓶并清醒過來,學校老師、護士都陪在孩子身邊,我才慢慢放下心來。護士長還特別細心地安慰孩子,護理的時候動作非常輕柔,叮囑我們家屬在陪床時要好好給孩子做心理建設,真是非常細心耐心。”在中醫院急診科,像這樣的暖心的小場景幾乎每天都會發生。繁重的工作量下,方慶丹和同事們的工作質量不僅沒有降低,還因溫馨周到的服務屢獲好評。

“作為急診科的護士,一定要急病人之所急,對病人認真負責。”在方慶丹心中,幫助病人挽回生命、恢復健康就是第一要務。作為護士長,她總是用實際行動告訴護士們,要站在病人的角度,視患者為親人,急病人之所急。“在我們急診室,有很多突發事件,別看有的病人是走進來的,突然間他的心臟就驟停了。還有些病人家屬看到病人躺在病床上血淋淋的樣子自己就暈倒了……在護士長的帶領下,我們在搶救的時候都學會了眼觀八路,第一時間確保病人和家屬的健康穩定。”急診科護士黃琳琳說道。
在急診救援中,家屬不了解基本醫學常識,情緒上來不聽解釋,往往最容易導致糾紛甚至沖突。“急診的工作本身壓力很大,對急診患者,其實醫生護士往往比患者還要著急,但我們按照科學的診療步驟走,家屬有時候不理解,甚至覺得我們怠慢了,馬上會跟醫生護士起急。”方慶丹表示,作為護士長,她需要經常面臨這種局面。這種時候,她總是盡可能地聽取患者及家屬的想法、意見和需求,幫助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并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解釋醫療術語、診斷和治療方案,讓病患和家屬的情緒穩定下來。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病人,來到急診室,說他從昨晚到隔天早上肚子都很疼,到醫院輸了很多液還做了檢查都沒有緩解。他當時情緒比較激動,表示彩超做完輸液結束就要回家,當時彩超的情況不是很明顯,只是顯示胸腔積液。我們了解情況后告知他病情比較危重,不能回去,要住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同時做他家屬的思想工作,后來他們就同意留下來住院觀察。住院以后,做了全方位檢查,發現是胃穿孔,還好及時手術,病人恢復很好。如果這個病人當時回去的話,病情繼續進展就非常危險,后來家屬還特地過來急診科表示感謝。方慶丹說,“有時候我們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就會救了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家庭。請大家要相信,沒有人比醫護工作者更加希望患者恢復健康了。”
用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在平凡與瑣碎的護理工作中詮釋愛與奉獻。從事醫護工作10年,方慶丹無怨無悔,她表示成為一名“白衣天使”是自己從小的夢想。方慶丹的外曾祖父和父親都是從事醫療行業,耳濡目染的小慶丹早早就習慣了這種家庭氛圍。由于父親是一名鄉村醫生,小慶丹有時候會跟著父親一起出診,看著爸爸給病人處理血淋淋的傷口,打針掛瓶,小慶丹不僅不害怕,有時還能給爸爸打打下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著生病的村民在爸爸的治療中逐漸恢復健康,對爸爸表示感謝時,“醫生爸爸”就是小慶丹心中最完美的形象。
“也許就是那個時候,爸爸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醫護的種子。雖然護士這一行很辛苦,起早貪黑,特別是急診科護士,每天都要繃緊神經,從‘死神’手中搶人,但是我熱愛這份職業,我愿意為之奉獻我的青春和熱血。”說到動情處,方慶丹的眼眶都有些濕潤。
2013年入職急診科以來,方慶丹深知急診科的特殊性,明白自己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修養、業務能力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才能在一次次搶救中贏得勝利。在工作之余,她認真鉆研業務知識,練就了一套輕、穩、準的靜脈穿刺技術,力求做到“一針見血”,熟練掌握了CPR的搶救及配合給氧法、心電監護、電除顫、洗胃機、呼吸機等應用技術,以醫療護理核心為重點,認真執行了各項操作規程和搶救工作流程,對急危重病人快速分診,準確實施有效搶救措施。在努力提高自己救護技能水平的同時,她還定期對急救人員進行業務學習及急救護理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努力解決救護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深得同事和患者的信賴。
“在實習期間,我在護士長身上學了很多,遇到難題,我們護士長總是有問必答,化繁為簡地手把手教學,看到護士長在精進業務的道路上不斷學習,我很受觸動,這種精神也將是我今后學習的榜樣。”實習護士林凱說。
方慶丹就是這樣,10年如一日,保持初心不變,用真心、愛心、耐心、責任心,呵護每一位病人,在實施救護的10年里無差錯,零投訴。先后獲評2016年度、2018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優秀護士”榮譽稱號,用實際行動詮釋白衣天使的無私奉獻精神。
“當然,我也是一名普通人,也有疲憊的時候,但一穿上這身白色工作服,就覺得身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多了更多一份堅持的理由。患者痊愈后的笑臉和真誠的感謝,是對我們最好的褒獎。”方慶丹表示。(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