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語按
近些年來,我國許多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制造基地、開展并購、承接工程、建設工業園區等方式,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促進沿線國家繁榮發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民企力量,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一支生力軍。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舉辦之際,“統戰新語”從本期開始,陸續向大家介紹“‘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民企”,展示中國民營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靚麗身影。
今天的主題是:推動產能合作,實現互惠共贏!
企業是建設“一帶一路”、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直接參與者,發揮著積極的主體作用。眾多民營企業通過加強與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推進了中國的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打造了中國制造的金字品牌,深化了與沿線國家的互利合作,為打造與有關國家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發揮了積極作用。
華堅:產能出海把工業文明帶到非洲
江西贛州華堅國際鞋城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貿易、皮革制造、鞋材制造、鞋機配套等于一體的多元化、集團化中高檔真皮女鞋制造企業,擁有47條現代化制鞋生產線,年產超過2000萬雙,是國內最大的女鞋制造商之一。作為傳統制造業,華堅集團在國內經營發展面臨勞動力價格上升、資源環境壓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啟動了“走出去”開拓市場的戰略步伐。2011年,華堅赴埃塞俄比亞投資,成立華堅國際鞋城(埃塞俄比亞)有限公司,將自身的產能優勢與埃塞生產要素成本優勢相結合,創造了在非洲最窮的國家生產出美國最主流的女鞋的神話。華堅目前在當地建成了9條現代化制鞋生產線和配套的鞋材廠,主要生產GUESS等世界知名品牌,具備年生產出口女鞋240萬雙以上的產能。埃塞俄比亞的失業率高達46%。華堅在埃塞擁有員工近5000人,其中埃塞籍員工4800人。興建工廠不僅為當地解決了就業難題,還為經濟發展、出口貿易打下基礎。華堅的產品出口量占埃塞國家出口總量的60%,成為埃塞最大的出口企業,使當地皮革品出口量增長57%。華堅還通過設立基金方式,促進非洲青少年女性的健康、促進艾滋病預防與控制,并且在企業成立相應的關懷委員會提升對青少年和女工的人文、健康關懷。華堅集團在埃塞俄比亞的投資,改變了世界對中國企業的看法。法新社、美聯社、CNN、BBC都作了報道,稱贊其為“中國改變對非洲投資方式”,“是中國幫助埃塞俄比亞發展經濟的一種方式,值得美國學習”。
聚龍:互惠互贏帶動沿線國家民眾共享發展成果
天津聚龍嘉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料作物種植、油脂加工、物流貿易一體的全產業鏈跨國油脂企業。自2006年起,聚龍集團就開始在印度尼西亞布局以棕櫚種植園開發為主要標志的油棕上游產業。在對外農業投資過程中,聚龍堅持RSPO等國際標準和ISPO等印尼國家標準,引進種植園標準化管理機制,為海外農業資源開發的規模化擴展與跨地域復制推廣奠定了基礎。目前,聚龍在印尼已經擁有總面積近20萬公頃的棕櫚種植園,配套建有3個壓榨廠,2處河港物流倉儲基地,1處海港深加工基地。在對外農業投資和合作區建設過程中,聚龍與印尼當地居民實行“合作種植”,提供就業崗位,使這些村民的收入從每年不足3000元人民幣,一躍達到每月3000多元人民幣,家家戶戶都有能力購買電視機和摩托車。同時針對合作區大都處于半原始地區的狀況,聚龍還投入大筆資金興建水利、電力、道路、橋梁、醫院、學校等公共基礎設施,改善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聚龍也尊重印尼各民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在合作區內建設有清真寺、佛教寺院及基督教堂,并且按照禱告時間和宗教節假日制定作息時間及分工,促進了地區內部和諧。
吉利:引領中國汽車工業全球化發展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2001年,剛剛跨入汽車行業不久的吉利控股集團對世界汽車工業格局的變化進行了戰略評估,認為未來十年一些傳統的世界汽車巨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的挑戰,對中國汽車工業而言,這種挑戰可能是一次跨越式發展的機會。當時許多人認為這是“癡人說夢”,但吉利相信堅信這一科學的判斷,并開始著手戰略安排。2006年10月,吉利參股英國錳銅公司,并與錳銅公司在上海成立合資公司生產英倫TX4,開創中外合資新模式。2009年2月吉利全資收購了澳大利亞DSI公司,改變了中國轎車行業自動變速器產業空白的局面。特別是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100%股權,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并購史上的又一個奇跡,為中國汽車全球化發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吉利集團通過合資或合作等靈活的商業模式,在原有的俄羅斯、烏克蘭、埃及、烏拉圭等國已經建立的10多家KD工廠基礎上,有序推進白俄羅斯、巴西、伊朗等項目。2013年10月,烏拉圭工廠EC7車型實現SOP,成為吉利進軍巴西等南美市場的橋頭堡。2014年4月,斯里蘭卡經銷商新組裝工廠在 Polgahawela 開張。未來吉利在東歐、中美、南美、中東北非及亞太東盟等區域都確定了明確的產能及投資規劃,其中在白俄羅斯、巴西、伊朗和印度均規劃了超過10萬輛/年的產能,包括代工、合資或者獨資等多種靈活的商業模式。吉利的一系列舉措,充分利用全球資本、全球技術、全球人才、全球市場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幫助吉利汽車在技術研發、質量管理、供應商控制、品牌建設與售后服務等一整套體系上實現提升,有效提高了中國汽車整車的研發能力和中國汽車零部件的國際競爭力。
洛娃:打造源自歐美本土的知名中國品牌
北京洛娃科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日化、乳業、旅游地產于一體的多元化企業集團。自2013年起,洛娃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發展政策,實行“大日化?國際化”、“大食品?國際化”發展戰略,在歐洲、美國進行國際投資,實現資源國際化、技術國際化、市場國際化。2015年,公司收購美國有20年歷史的日化企業攀柔莎,在洛杉磯投資建設大型研發生產基地,通過進入大型連鎖超市、小型社區連鎖和建立品牌專營體驗店的方式,推出近千種產品,大舉進入美國主流市場。洛娃集團還在法國、羅馬尼亞多處優質糧食主產區,投資大型永久性產權農場,生產小麥等中國短缺主要糧食作物,加工安全健康的農產品及食品供應國內市場。洛娃集團一系列國際化布局,打造了源自歐美本土的知名中國品牌形象。
吉林通用機械:以海外并購促中國制造
吉林省通用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1965年,2006年改制為全員持股的有限責任公司,以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產品,為奧迪、大眾、寶馬、奔馳,保時捷,凱迪拉克、捷豹、路虎、克萊斯勒、福特、通用、日產等品牌服務。公司從2010年開始提出并實施走出去戰略,先后收購了德國凱撒公司、法國C2FT公司,引進先進的鋁鍛、鋁鑄、鋁鑄鍛等鋁毛坯技術,并在中國創立合資公司。2015年5月吉林通用歐洲研發中心在德國慕尼黑正式揭牌成立,聘請全球最高端的開發團隊,致力于更好的為大眾、奔馳、寶馬等歐洲汽車主機廠服務,提升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世界各大主機廠中的知名度,逐步實現與主機廠產品的同步開發,使公司的研發能力始終站在汽車行業的前沿,同時與當地政府、協會、各研發機構等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取得多贏,擴大公司在歐洲的影響力。通過“走出去”戰略,公司先后與德國萊茵迪克公司、杜巴克咨詢公司、IAMT公司、BSN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致力于在金融投資、融資等領域,在股權投資、企業并購、人才招聘等咨詢服務方面,在汽車底盤部件的開發、汽車高性能系統的輕量化解決方案的開發,在工業電爐的研發與制造、技術改造、產品升級等多個領域建立全面、深入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吉林通用機械實施“走出去”戰略,在促進企業技術升級和產品轉型升級的同時,成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拓展國際視野,做強做大中國制造的有效途徑。
本文系獨家原創,任何媒介轉載須注明來自微信號“統戰新語(tongzhanxinyu)”,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統戰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