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云霄縣和平鄉棪樹村的枇杷種植基地里,枇杷相繼成熟并進入采摘季。果農們正忙著采摘,他們輕輕地將枇杷摘下,解開套袋,一顆顆圓潤飽滿、色澤金黃的枇杷掛滿枝頭。“今年春節后天氣好、氣溫高,枇杷成熟加速,氣象局提醒3月上旬多大霧和陰雨天,這幾天我們都在抓緊采摘成熟枇杷,去年雨水較少,枇杷甜度比較高,所以今年枇杷的價格也不錯。”提到收成,正在忙碌的果農們難掩喜悅。
云霄素有“中國枇杷之鄉”美譽,云霄枇杷更是有“福建報春第一果”之稱。目前云霄枇杷種植面積達8萬畝,其中和平鄉有2.2萬畝,年產值達2億元,是全縣最大的早熟枇杷生產基地。云霄枇杷的優良品質不僅源自烏山腳下得天獨厚的生態氣候環境,也和云霄氣象工作者的貼心服務密不可分。
“氣象條件決定了枇杷在各個生長時期發育過程,氣象服務在枇杷生長中的作用很大!”和平鄉棪樹村枇杷種植戶吳素華說。
“大家看到的‘雪景’其實是我們給枇杷套的銀色果袋,除了能防止蟲咬,還能防止果子凍壞。”吳素華作為氣象服務的直接受益者,她說,氣象局提前告知我們天氣變化,提醒做好防護,所以今年我們早早地給枇杷挨個穿上防寒“新衣”。在強冷空氣來臨前,吳素華在氣象專家的指導下,通過煙熏等方式,給枇杷再上一層“保險”。2023年,她的枇杷通過開展氣候品質論證,榮獲“特優”等級,并注冊了商標“棪宿”,提高了知名度,盈利也增加不少。
在做好枇杷氣象服務上,氣象部門還在棪樹村開展枇杷新品種引種試驗工作。如今,從產前監測評估農業氣象指數保險、產中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后氣候品質評估,到科學引種新品種枇杷試驗,氣象部門正全力以赴,持續助力將枇杷90天采收期延長至180天。“我們將進一步把氣象服務貫穿枇杷產業全方面,助力云霄枇杷產業做實標準、做優品質、做強品牌,實現‘小枇杷’向‘大產業’的轉變。”縣氣象局領導表示。
下一步,云霄縣氣象局將持續打造“氣象科研-業務服務-用戶生產-顯現效益”的應用型農業氣象科研鏈,多渠道、多層次將氣象服務貫穿農業生產全鏈條,大力推進特色農產品產量及品質服務,高質量開展鄉村振興氣象保障服務工作。(云霄縣氣象局 通訊員:李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