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水土,十里鄉賢。2023年以來,云霄縣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堅持以黨建凝聚“鄉賢向心力”,傾聽鄉賢之“聲”,發揮鄉賢之“智”,巧用干事“加減乘”,探索創新“鄉賢+”模式,鼓勵鄉賢發揮“人熟、地熟、事熟”優勢,凝心聚魂,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新動能。
在強化建設上做“加”法。“月是故鄉明,人是老鄉親。”把鄉賢“軟實力”轉化成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實力”是云霄開展鄉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23年以來,先后出臺《云霄縣匯聚鄉賢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方案》《云霄縣關于強化黨建引領村(社區)鄉賢促進會健康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成立云霄縣黨建引領村(社區)鄉賢促進會健康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專班,并將各鄉鎮(開發區)鄉賢工作開展情況列入縣對鄉鎮(開發區)績效考核體系。2023年以來縣級共召開7場工作協調會、推進會、業務培訓會,對村(社區)鄉賢促進會籌備成立、機制建立、規范運作、發揮作用、強化保障等作出指導。今年2月底,全縣197個村(社區)完成注冊登記163個鄉賢促進會(含跨村聯建),實現鄉賢促進會組建率100%,在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率100%,黨組織覆蓋率100%,每個黨組織100%給予5000元開辦經費,黨建要求寫入促進會章程100%.制定《云霄縣村(社區)鄉賢促進會考評細則(試行)》,加強跟蹤考核和問效力度,推動鄉賢促進會健康發展。金融助力“賢”手同行,云霄農信聯社及時推出“鄉賢貸”,給予鄉賢企業最高授信可達1000萬元,2024年以來已發放貸款125筆,共計3319.29萬元,助力鄉賢創業賦能鄉村振興。
在暢通聯系上做“減”法。“隊伍強不強,關鍵看老鄉。”在第一屆鄉賢促進會會員庫的基礎上,再次對鄉賢資源進行摸底,以經濟、農業、教育、醫衛、文藝、律師、軍隊、行政事業、央企國企、僑界等界別做歸類,擇優建立動態“鄉賢庫”,目前“鄉賢庫”已達8000余人。“鄉賢庫”同時也是云霄招商引資的“賢內助”。如鄉賢吳阿麗投資成立貝斯騰智能設備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投產后,預計產值達3億元,年出口額2億元以上,可交納稅收可達1000萬元,可提供200個以上就業崗位;再如鄉賢羅志強投資成立漳州鏡花緣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入400萬元實施馬鋪鄉龍鏡村花卉產業發展項目;又如鄉賢吳裕興乘著漳州正在推進種養加一體化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的東風,回鄉投資創辦福建興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預計今年4月竣工投產并輻射帶動80余人就業……把鄉賢資源“找出來”,更要“服務好”,讓鄉賢資源踏實“留下來”。2023年以來,全縣鎮村兩級共安排1222名干部“一對一”掛鉤聯系鄉賢,以入戶走訪、線上交流、茶話座談等方式加強與鄉賢交流,貼近鄉賢需求,關懷外出鄉賢家屬,為鄉賢返鄉安居創業提供便利等。據統計,2024年以來,全縣各村(社區)先后共組織9739名鄉賢召開成立大會、新春座談會等活動204場次,籌集資金851.7萬元,開展各類活動24場次。
在標桿引領上做“乘”法。“變化的家鄉,不變的鄉情。”圍繞云霄“1320”方案,云霄縣正探索出一條匯聚賢能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是廣邀鄉賢興文體,推動鄉村文化繁榮。東廈鎮浯田村、列嶼鎮頂城村以籃球為媒匯聚鄉賢力量,成功舉行“村BA”賽事,不僅進一步激發群眾的運動熱情,促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更有效增強群眾凝聚力,為青年交流、鄉賢回流搭建平臺。此外,陳岱鎮竹港村、東廈鎮荷步村鄉賢各盡其能,當“民星”、拉“贊助”,以年味十足的“村晚”繪就干群同心、攜手共進、奮發自強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榮登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直播間并獲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點贊;二是廣邀鄉賢化矛盾,提升鄉村治理質效。如和平鄉通過鄉村干部和鄉賢調解隊伍進門入戶聽取“家長里短”,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工作典型入選全省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又如新湖村鄉賢方水鎮今年來成功調解了三起涉及厝地邊界爭議和果園引水灌溉使用權等鄰里糾紛,為建設和睦和美鄉村作出了積極貢獻;三是廣邀鄉賢助公益,涵養鄉村文明之風。如下河鄉鄉賢在春節期間自發組織慰問困難群眾、留守老人以及兒童,共計捐贈衣物6000余件,總價值近20萬元。又如上坂村鄉賢得悉村里正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低調捐款10萬元,助力家鄉出新彩、煥新顏。(云霄縣農業農村局 中共云霄縣委鄉村振興辦公室 通訊員:鄭靜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