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云霄縣唯一的畬族村——坡兜村迎來旅游高峰。游客們漫步春山,穿畬服、喝畬酒、吃烏米飯、玩畬族游戲,小山村處處歡聲笑語。
從一個貧窮畬族小山村,變成生態旅游“精品村”、畬族文化“大觀園”、鄉村振興“聚寶盆”。兩年間,村集體經濟收入翻了5番。這里上演了怎樣的“翻身仗”?記者來到坡兜村,探跡這里的“上坡路”。

產業振興:從土里刨食到土里生金
穿過富有畬族特色的寨門,一腳邁入坡兜村。走在村道上,隨處可見白墻青瓦的房子,亭臺樓閣傍著溪流,放眼皆是青山綠水。很難想象,兩年前,這里隨處可見廢棄的豬圈、旱廁和老宅的殘垣斷壁。
坡兜村由4個自然村組成,人口1700多人,其中1200多人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和小孩占據常住人口的近一半,能夠從事勞動的不到300人。留下的村民以種楊桃、烏葉荔枝為主,大多是跟風種、缺技術,抗風險能力弱。長期以來,村里產業空白,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靠上級財政支持。
村里無錢,萬事都難:種田掙不到錢,青壯勞力都外出打工。村集體沒錢,別說引導農民搞鄉村振興,就連村里的公益事業舉步維艱??偠灾喝俗吖?,村很窮,錢難掙。
興村關鍵要“造血”。2022年,省紀委監委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的楊大鵬被派到坡兜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經過一個月的摸底調研,楊大鵬決定做的第一件事是:喚醒村里的田地,發展坡兜特色產業。
“過去,有一些承包商拿地比較早,村里發包簽訂的承包合同不規范,承包期限甚至高達70多年,每畝地租金遠遠低于市場行情價。村集體多年沒進賬,想修條路、安個路燈都囊中羞澀?!睏畲簌i說。
去年,坡兜村按照定年限、定程序、定約束條款、紀委監察機關全過程監督的“四定一督”機制,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清理整治。最終,與承包戶協商簽訂補充協議,將村里“長期包”“低價包”但未到期的613畝山地,租金由原本每畝1.5元協商為每畝25元,租期由剩余的22年協商為10年,由此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3萬元。
被侵占的村集體土地回收后,產業發展有了更多空間。前些年,坡兜村主要種烏葉荔枝,但果豐價低,銷路不好。村集體通過清理“三資”清理,整合南塘山76畝荒廢荔枝果園,對600株烏葉荔枝樹高接換種,引進了“巨美人”新品種,打造坡兜村荔枝產業示范園?!熬廾廊恕惫w是傳統烏葉荔枝的2倍、汁水清甜,市場價比烏葉荔枝多出幾十倍。現在,坡兜村荔枝產業示范園已經完成嫁接工作,果園的基礎設施也已完工?!敖酉聛?,我們將把荔枝產業示范園可嫁接的芽條免費提供給村民,提供農業技術指導,讓大家一起吃上‘幸福果’!”楊大鵬說。

坡兜村多山,林地面積占全村土地近七成,發展林下經濟大有可為。在大窟山的荔枝林下,一群走地雞正歡脫地奔跑。這些雞有個特別的名字“山哈荔枝雞”,楊大鵬告訴記者,“山哈”是畬族人的自稱,意思是“居住在山里的客人”。
“坡兜村氣候舒適,還有成片的老荔枝林,陰涼的環境很適合養雞。”云霄縣山哈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利州說。雞群每天在開闊的荔枝林里鍛煉身體,天黑才進圍欄,吃的是玉米、稻谷,4個月才出欄。“吃得健康練得勤,雞肉肉質格外緊實鮮美,每只售價比市面上貴30元,以訂單銷售為主,不愁賣?!痹菡f,投產后年產土雞1.5萬羽,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約10萬元。特色產業接連落子,集體經濟滿盤激活。坡兜村成立村辦企業云霄縣坡兜金鳳凰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打造村集體品牌,拓寬特色產品銷路;開拓跨村聯建,依托下河鄉楊桃產業的優勢,與下河村共建果蔬冷鏈倉儲項目,共享收益分紅……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0多萬元,與2021年相比翻了5番。

文化振興:從“不知畬味”到“畬風濃濃”
4月11日晚上,“三月三”畬族文化節在坡兜村舉辦,現場燈火璀璨,人頭攢動,煙火氣十足。伴著歡快的畬族音樂,村民們穿著畬族服飾,帶著四方賓朋,在竹竿打動的節奏中起舞。文化體驗活動中,村民們穿著畬族服飾,為游客們制作烏米飯、麻糍、畬酒等畬族美食,帶著游客體驗畬族非遺、畬族游戲,整個村都沉浸在節日氛圍里。
“帶著大家一起跳畬族舞蹈、品嘗畬族美食,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畬族文化,這幾天我們比過年還熱鬧!”村民鐘達濱說,這幾年,大家重新認識了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畬族村。
雖然坡兜村是云霄縣唯一的少數民族村,但是大家只知畬族,卻不知何謂畬族,“連畬族圖騰是鳳凰都不知道?!?/p>
為了喚醒畬村記憶,坡兜村請來了專業設計團隊,對村莊量身改造。道路兩旁安上了畬族風格路燈,房屋墻面畫上了畬族彩繪,“臟亂差”地塊變身小花園、小涼亭微景觀。在村兩委的發動下,村民還自發組建坡兜舞蹈隊,村里請來舞蹈老師教他們跳竹竿舞、篝火舞……坡兜開始有了畬村的樣子。
去年,坡兜村人居環境整治拆舊拓新進度加快,一座座廢棄的豬圈、旱廁、老屋陸續被改造成畬族文化館和畬家鄉愁園。在畬族文化館內,展示了鐘馗文化、畬藥、畬食等畬族文化,是坡兜村的文化“大觀園”。隔壁的畬家鄉愁園設有特色餐廳和涼亭雅座,在餐廳打工的村民張麗告訴記者,這兩年來村里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周末和節假日常常忙不過來。為了提升游客體驗,今年年初,村委會又租賃了300多平閑置民居,改造成休閑驛站,供游客們購物、休憩娛樂。

村貌日新,來體驗畬族文化研學活動的學校和企業漸漸多了起來。去年剛過完年,退伍創業青年、漳州市守望者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裕強來到坡兜村考察,被這里的畬鄉特色吸引,決定將坡兜村作為民俗特色研學項目基地。“我們帶著孩子們認艾草、做艾粿、打糍粑、吃長桌宴,參觀畬族博物館,感受鐘馗信仰,體驗竹竿舞、搖鍋等畬族游戲,沉浸式感受畬族文化。去年,光是我們公司就接待超1000人來坡兜村研學。”陳裕強說。
線下旅游人氣漸旺,線上IP也正醞釀“出圈”。
“我是坡兜小玉,我想把我的家鄉故事講給你聽。”在“坡兜小玉”抖音和視頻號的視頻中,小玉穿著畬族服飾行走在山水田園間,熱情地對著鏡頭介紹畬族文化、云霄的美景美食。
“坡兜小玉”的主人公是村民黃素玉,今年36歲,是個二孩寶媽,長期在家全職帶娃。去年12月,她通過村里的“小微權力監督群”報名加入村辦企業發起的“村播計劃”,與村辦企業簽約,開始嘗試主播新身份,為家鄉形象代言。
如今,“坡兜小玉”已經成了坡兜村的網紅IP,全網粉絲超5萬。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拔医洺T诙兑羯纤⒌狡露敌∮窠榻B家鄉。前幾天看到這里要辦畬族文化節活動,周末就開車帶孩子來感受畬族文化。村子不大,但活動很豐富,畬風濃濃,體驗感很好!”廣東潮汕游客曾女士說。

治理創新:打造“指尖上的監督”
“請問新農保今年需不需要繳費?繳費年限怎么查?需要哪些辦理材料?”村民黃志龍在村里的“小微群里監督群”里一發出問題,沒過兩分鐘,便有三四人回應:“把姓名和身份證私發我,我幫你查一下”“帶著本人的身份證、農???,直接去云霄稅務局辦證大廳受理”“‘低?!纳觐I流程這里講得很清楚,大家可以點看來看”……
村黨支部書記鐘藝文告訴記者,村兩委班子每天都要時不時點開“小微權力監督群”,群眾有問題,馬上反饋,村里有新動態,第一時間告知群眾。
近年來,盡管基層小微權力監督機制不斷完善,但決策不民主不科學不透明,優親厚友、虛報冒領、侵占截留等違規違法違紀現象仍時有發生,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群眾監督渠道較窄,對“微權力”行使情況看不見、難監督。
去年5月,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在坡兜村推廣。小微權力監督平臺以“微信群+小程序+管理后臺”為總體架構,集公示公開、投訴舉報、反映訴求等功能于一體。村民只需通過手機,便能詳細了解所在村的村務、黨務、財務等信息,有困難要解決、有問題要舉報,都可以直接在平臺反映。


村委會有擺攤車準備出租、荔枝產業園的荔枝接穗了、村里供水工程施工設計和預算情況……村里的大事小情,群眾都能通過微信群了解。村民有地找說法,人人都有“主人翁意識”,很多“麻煩事”就在村民們的“你一言、我一語”中迎刃而解。
去年,坡兜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森林村莊”……一個個國字號、省字頭的榮譽,印證著坡兜村的蝶變,也激發了村民們的凝聚力。在今年“三月三”畬族文化節上,記者看到,無論是節目表演、美食制作,還是非遺體驗,都是由坡兜村和隔壁村村民自發報名擔任志愿者。大家忙前忙后,其樂融融,為了“辦好自家盛會,給客人留下好印象”而擰成一股繩。
如今,坡兜村的“上坡路”還在繼續:今年,荔枝林下生命公園、整村自來水入戶、修渠建路等一系列的惠民項目正陸續完成,南姜、九指毛桃等畬藥種植基地正在推廣,研學項目將更加多元……富美畬村,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