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云霄縣檔案館接收了一批來自澳大利亞愛國華僑趙先生捐贈、有關云霄天地會(洪門致公黨)的珍貴檔案資料,其中的一封僑批,謄清了“天地會創立地”的歷史迷霧。
天地會也稱洪門,其分支有三合會、三點會、小刀會等等,是清代民間一大秘密組織,為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業做出重要貢獻,至今在海內外仍有重大影響。
僑批里提到,由于關于“天地會”創立地的不同爭論,不僅混淆了海內外華人的統一認識問題,不利于凝聚海內外華人的民間力量,又給一些不良之人提供了招搖撞騙,制造人為矛盾的機會,因此,及時謄清“天地會”創立地顯得尤為重要。
據悉,1995年5月31日,在澳大利亞愛國華僑趙先生的幫助下,云霄縣洪門史研究者方道金撰寫的《天地會創立于福建云霄高溪》在澳大利亞《自立快報》華人廣場版面發表,從“清廷官書檔案的文字記載、洪門內部秘籍的文字記載、洪門發源地以高溪為實”等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論證,確定了天地會(洪門)誕生于云霄高溪廟(觀音亭)的推斷。文中寫道:“觀音亭,始建無考,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云霄僧人提喜(1719-1779)創立了我國最大的民間秘密結社——‘天地會’,領導民眾舉行反清起義,聲勢壯闊,后來海內外的‘洪門’致公黨組織即為此會之傳宗,此處為天地會創會原址,是一處重要史跡。”這與云霄檔案館館藏的中國臺灣《中國時報》(1991年6月10日暨中華民國八十年六月十日,星期一)《福建省云霄縣發現創會地址》一文提到的“1991年3月2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地會創立遺址高溪廟’和‘福建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地會創立遺址觀音亭’”相互印證。
該文于當時澳大利亞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華文日報《自立快報》刊發后,在海外華人圈引起了積極反響。自此,眾多海外“洪門”致公黨成員統一了認識,紛紛到云霄高溪廟朝覲祭拜。云霄高溪廟逐漸成為連接海內外華人的一個重要交流平臺,推動海內外文化經濟交流發揮著重要作用。
通訊員:吳信用來源:云霄縣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