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東廈鎮荷西村,一場“接地氣”的現場調解圓滿成功。“在家門口就把‘疙瘩事’給解決了,真是太方便了,調解結果大家都非常滿意。”周先生主動為“移動調解室”點贊。
據悉,東廈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在排查過程中了解到當地村民周某與方某長期因土地糾紛問題發生矛盾,調委會工作人員將移動調解室“搬”進村里,在雙方當事人爭議地處設置“移動調解室”,開展現場調解。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從情理、法理兩方面做足勸解工作,遇到細節爭端,手執公尺現場勘量。通過認真聽、耐心勸,在經歷4小時的勸解協商后,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并簽訂了人民調解協議書。近年來,東廈鎮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重視人民調解工作,充分發揮移動調解室、信訪評理室、巾幗驛站等矛盾糾紛調解室的作用,認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將矛盾糾紛化早化小,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
推行便民服務 打造“移動調解室”。東廈鎮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移動調解室”,化變被動為主動,變上訪為下訪,聘用專職人民調解員走進田間地頭,深入村組進行專項調解活動,將法律服務觸角延伸到村到戶,從細微處著手落實訴源治理精神。在調解活動中,調委會秉承“小矛盾就地解決,大糾紛落實責任人”的原則,努力把矛盾糾紛消滅在萌芽、化解在基層。同時,在排查調處矛盾糾紛過程中,移動調解室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把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到田間地頭,引導群眾采取合法途徑解決糾紛。
多元調解矛盾 設置“信訪評理室”。東廈鎮信訪評理室本著方便群眾、依法依規、客觀公正、訪調對接的原則,緊緊圍繞“說、議、答、評”環節,建立自下而上的訴求表達機制、雙向互動的溝通機制、及時多元的調解機制,多部門聯動協調,創新建立“1+N”評理調解新模式。東廈鎮信訪評理室從善于調解糾紛、熱心公共事務的鄉賢、退休老干部中推選評理員,參與信訪問題調查,化解矛盾糾紛,用“能人”的智慧解決“鄰里事”,用“強人”的威信解決“難纏事”,用“家人”的親情解決“群體事”,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和諧穩定。
服務婦女兒童 成立“巾幗驛站”。東廈鎮在信訪調解工作中,積極發揮婦聯干部和巾幗志愿者的作用,排查和化解在信訪工作中出現的婚姻家庭矛盾和鄰里糾紛,暢通婦女維權渠道,及時調解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糾紛。同時,巾幗驛站結合普法活動,組織巾幗志愿者進村入戶為婦女群眾提供法律咨詢等巾幗志愿服務,以家庭“小穩”促進社會“大穩”,實現了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雙提升”。(陳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