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霄縣列嶼鎮山前海灘,是國內中國鱟產卵與育幼棲息地之一。“世界海洋日”前夕,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到云霄開展專項調查,發現大量的幼鱟在當地海灘繁殖。這為漁業專家組建立數據庫,進一步保護中國鱟,以及探索海洋岸線岸灘生態修復,提供了依據。
在漳州云霄縣列嶼鎮山前海灘,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正循著一條條鱟道,尋覓鱟的蹤跡,撥開一層薄薄的淤泥和沙子,一只只形如小坦克的幼鱟“張牙舞爪”探出泥地。時而在沙灘上緩緩爬行,鉆沙潛伏;時而舞弄細長的尾劍支起身上厚重的“盔甲”翻身。雖然鱟的外形丑萌丑萌的,軀體里卻蘊藏著巨大的價值。中國鱟血液是藍色的,其血細胞很原始,可制成細菌內毒素的檢測試劑——“鱟試劑”,廣泛應用于醫學領域。鱟也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態價值,鱟是一種古老生物,目前通過化石可追溯到距今4.85億年前的奧陶紀,同時中國鱟也是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旗艦物種,有著環境指示生物之稱。
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工程師陳志說:“我們發現列嶼山前海灘是中國鱟為數不多的育幼棲息地,因為在科研上一般認為幼鱟它的存在是我們濱海生態系統健康程度的指示物種,它的存在就說明這個潮間帶的生態環境的十分良好。”
中國鱟的成長非常緩慢,一只鱟在野外從幼年到成年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雌性蛻殼18次,雄性還要多一次。在幼體發育和生長期都生活在潮間帶泥沙灘中,列嶼山前海灘屬于海岸內灣,地勢平坦,潮間帶較長,底棲海洋生物種類較多,沙層表面有層細泥,其中蘊含了中國鱟豐富的餌料生物,所以這里適宜中國鱟繁衍生息。為進一步用好鱟資源監測保護陣地,福建海洋漁業研究部門早在2021年就在云霄建立的中國鱟自然繁育研究觀測點。開展屬地化大規格種苗培育研究工作,并計劃未來連續幾年在云霄山前海灘放歸5齡以上的中國鱟幼體。
福建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蔣奕雄說:“今天的調查發現了中國鱟的卵和幼體,說明這里可以作為中國鱟的種質資源恢復的試驗點。”
“我們要把培育的中國鱟幼體放在適合它生長的自然環境,才能更好、更科學地增加中國鱟的鱟資源數量,增加濱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越豐富,濱海生態系統才會更穩定,因此我們也廣泛地宣傳發動、凝聚各界力量參與支持,一方面增加繁育中國鱟的數量,另一方面我們還要保護好中國鱟的棲息地,保護好它生長的自然環境,來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福建省海洋生態文明促進會會長方垂弘表示。
專家團隊通過對山前海灘不定期開展鱟種群數據監測、棲息地現狀調查研究、鱟保育科普宣傳等活動,探索濱海生態保護,為中國鱟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方案依據。下一步將根據中國鱟育幼棲息地生境特點,研究中國鱟的食物鏈組成,積極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逐漸恢復潮間帶的海洋生物的多樣性,科學地推動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何偉佳 馮汪煜 方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