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榮泰(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2024年6月26日因電路故障發生火災,雖然未造成人員傷亡,卻給公司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公司面臨破產,無法繼續經營。該廠52名員工在得知該情況后,7月初,自行與企業協商,要求港榮泰(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支付工資及經濟補償,雙方就經濟賠償額度爭議巨大、未達成統一意見。7月10日,52名員工先后到云霄縣司法局、人社局和企業所在地和平鄉政府反映該事項。“公司不按規定予以經濟補償,政府要替我們做主!”員工們情緒激動地說。面對此事,縣司法局和和平鄉政府高度關注,指派“移動調解室”介入調解。

一、及時“降溫”,從鬧起來到坐下來
“公司現在已經停工停產了,如果里面東西現在就被載走處置,那我們員工的權益豈不是無法保障了?”7月10日中午,在公司現場,20多名員工在廠區門口試圖通過阻攔2輛從廠區載出鐵片廢棄物的貨車,以期自己的訴求得到解決。面對員工的疑惑和過激行為,移動調解員從企業破產法等相關法律入手,深入淺出地闡釋了關于員工工資有優先受償的規定。調解員主動與員工代表進行溝通,及時安撫情緒。在調解員不斷苦口婆心勸說下,職工們也冷靜下來,表示愿意通過調解解決。雙方約定第二天在西安村村部進行調解。
二、精準“把脈”,從眾說紛紜到理清方向
7月11日上午,在和平鄉西安村村部進行第一次調解。調解員在調解過程中發現一個關鍵問題,此前雙方的矛盾爭議焦點不在于拖欠的工資金額,而是公司目前沒有能力足額支付擬離職員工的經濟補償金。起初,公司方認為部分員工是自己主動離職的,夠不上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但調解員指出,這部分職工都是公司老員工,有些人甚至干了十多年,他們離職是因為公司無法繼續生產經營導致的。公司方認為火災不是人為的,本意也不想停產停工,因意外因素導致公司目前經營現狀,也希望各位員工出于同情心能多多體諒公司難處。經過調解員兩個多小時的說法講理,調解員提出初步調解方案,要求公司在最短時間內整理好52名員工的勞動合同、社保繳納記錄、工資單、工作年限、失業險繳交記錄等材料,雙方同意7月14日進行第二次調解。
調解員又第一時間與公司方進行溝通,詳細詢問公司法人當前公司的經營情況和資產狀況,確保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充分保障員工合法權益。調解員從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給公司講大局;從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相關法律法規,給公司講法律;從體諒員工生活不易,給公司講情理,努力做公司工作。
三、多方聯調,從“啞巴虧”到“定心丸”
7月 14日,和平鄉調委會、和平司法所、和平派出所、縣總工會等部門組成聯合調處小組,積極參與移動調解并開啟快速通道加快處理,綜合考慮當前勞動關系變化、職工群眾關切和企業發展特點等,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創新方式方法,將訴求處理與協商調解、法律援助有機銜接,就雙方無爭議的部分先行處理,保證員工的基本生活,穩定訴求人情緒,為最終妥善化解勞動糾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52名員工和公司法定代表人全部到場參加調解。會上,調解員一一核對了所有員工的工資款金額,在確認無誤后,又對此前爭議巨大的經濟補償金進行了說明。調解中,部分職工對調解協議存在疑惑,調解員耐心地解釋了經司法確認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保護效力。聽到這一肯定的回答,雙方都表示愿意當場簽訂調解協議,鞏固了調解效果。
本案中,調解員通過前期走訪、摸底調查、核查情況等充分的準備工作為調解的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條件。在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堅持公平合理,于法有據維護了企業員工合法權益。后期,調解員通過耐心細致地法律解讀,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幫助員工解除后顧之憂,52位員工及時領取工資款和經濟補償金。同時,通過移動調解員多次協調,協助企業籌備支付員工款項50余萬元,為企業減少訴訟成本及其它損失10多萬元,減少法律援助成本87000元。全體員工對調解員和當地黨委政府表示感謝,企業對移動調解做法予以高度好評。此次調解多部門參與,體現了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優勢,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調解成功率。
供稿:云霄縣司法局和平司法所 吳漳云 1586020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