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在安山泉河沿,親在武夷閩江畔……”歌曲《蓼花朵朵盼君來》訴說著綿綿鄉愁,開啟了從福建漳州云霄到河南光州固始,一場跨越千年的尋根溯源之旅。
漳江思源溯固始,這是一次歷經1300多年的歷史與現代的對話。近日,漳州市“尋訪陳元光入閩開漳文化足跡”主題調研采訪活動走進老家河南固始,首站來到位于固始縣陳集鎮的陳氏將軍祠,即陳元光祖祠。陳氏將軍祠由“開漳圣王” 陳元光嫡孫陳酆修建,迄今已 1200 余載,是廣大信眾、閩臺同胞、海外僑胞尋根問祖、祭拜先祖的必到之地。在這里,陳元光的童年故事、昔日生活場景,隨著講解員陳燕的娓娓講述,隱隱重現。

漳州市“尋訪陳元光入閩開漳文化足跡”主題調研采訪團參訪固始縣陳集鎮陳氏將軍祠。
“陳元光從這里出發走向閩南,就再也沒有回來過,這里是他的家,他的根。”陳燕滿懷激動的心情說道。唐朝初年,陳政、陳元光父子舉家奉詔南下,統兵平定嘯亂,并在云霄建置漳州,開啟了漳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文明發展的新篇章。陳燕說:“我們家鄉人為一代代從固始走出去像陳元光這樣的杰出人物感到非常驕傲,南遷的先民將中原文明的火種播遷到閩粵臺乃至海外各地,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志愿講解員陳燕向記者介紹陳氏將軍祠建筑保護理念。
走進固始,這里處處洋溢著濃厚的根親文化氛圍。一段段千古情緣被寫進家譜、刻進宗祠、融入生活,根親文化根深葉茂。“這里有許多與漳州當地相似的祖祠、廣場、道路等,雖然是第一次來到固始,但一踏入這片故土就有一種親切感,感受到兩地跨越時空的夢幻聯動。”采訪團的成員紛紛表示。
固始縣陳元光符號。來源:云上固始而陳氏留在家鄉的傳說,更具傳奇色彩的要數陳元光的祖母魏敬夫人。坐落于固始縣安山森林公園浮光峰頂的“云霄廟”,便是為供奉魏敬夫人所修。在戌閩開漳的偉大事業中,她曾代子領兵,遠征閩南,輔佐兒孫操理政務,為平定叛亂、推章建制立下了不朽功勛,被云霄人尊稱為“魏媽”。云霄地名的由來,最受后人首允采納并尊崇的,就是以魏媽其號取名“云霄”之說。此說一改以往以自然靈山冠名習俗,卻賦予人文取名的情感色彩。談到兩地的歷史淵源,陳燕跟記者分享道:“云霄和固始是‘義結金蘭’的友好兄弟縣,很多從云霄過來固始尋根的客人,他們告訴我當地親切地稱呼魏敬夫人為‘魏媽’,將魏媽視為當地的保護神,說明我們兩地之間真的是心連著心,同宗同源、同心同向。”
安山奶奶廟,又稱“云霄廟”。閩南日報李林攝采訪團一行還前往固始博物館、唐人尋根樓、根親文化公園等地進行參觀,深度挖掘文化共性和研究史料,力求共同講好固始根親故事,暢敘千年根脈之情。唐人尋根樓。閩南日報李林攝華夏根親壇。方楚楚攝一件件文物、一處處古跡,見證了陳元光及其眷屬等開漳87姓將士“戍閩粵、開漳州、固閩南”的豐功偉績,賡續著綿延不斷的入閩開漳故事。
“千里血脈圣王牽,漳州尋跡來豫南。固始閩臺根相連,融合發展譜新篇。”固始縣根親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石繼承賦詩一首,以此對漳州采訪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思宗追源、紀念先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推動根親文化的高質量發展,有利于進一步凝聚民族共識,增進文化認同和情感契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磅礴的力量,生生不息。”(記者:方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