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文/圖 吳若陽 郭鈺培)16日一大早,在下河鄉仙石村衛生所,患者張徳花在一張結算清單上簽下名字,摁上手印,留下電話號碼,樂開了懷。
從今年4月起,仙石村村民到衛生所就診,可以直接使用門診報銷。“現在的衛生所大變樣,環境變好了,設施更加完善了,藥品價格‘零差率’,更實惠了。”現年已經72歲的張徳花高興地說。

就醫環境的改變,源于鄉村衛生所的“變身”。“村衛生所標準化改革,要求我們配備有治療室、藥房、處置室和診廳。”仙石村衛生所所長張來坤將這個標準化衛生所形象地稱之為“三室一廳”,這樣的變革,讓村公辦衛生所真正回歸了公益性質,群眾看病更加方便實惠。
“仙石村有村民2000多人,常年在家的只有800多人,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小孩。”張來坤說,以前村衛生所條件差,藥品又不多,村民看病都去車圩衛生院,坐班車來回一趟就要將近一天的時間。
自4月衛生標準化變革在仙石實施,村里診所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就是就醫環境好了,藥品變得更便宜了。其次,各種醫療設備更加齊全了,血管鉗、縫合針、持針器,包括醫用的消毒高壓鍋等,都配齊了。不僅如此,為保證一些急危病人能順利送達上一級醫院,衛生所還配備了小型的氧氣瓶和簡易的擔架。此外,衛生所實行基本藥品“零差率”,藥品加成取消了,群眾按藥品進價買藥,由此造成的村醫損失,由政府補貼。

更令群眾稱道的是——村衛生所還建起了一個健康數據庫。通過入戶走訪,村衛生所的醫生們把村里大部分群眾的身體狀況收入居民健康檔案,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大病重病患者,以及婦女、兒童作為重點關注人群,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簽約服務。
“說實話,村衛生所確實看不了什么大病,但它現在承擔更多的是日常保健、指導就醫的責任。”張來坤說,村衛生所了解村民的基本身體情況,對不同的病情進行相應指導,可以讓群眾得到最適合的救治,為分級診療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