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朱明強 文/陳耀森 圖)5月14日,東廈鎮云平高速佳音頻傳:東廈鎮綜合評比分數88.78,位列全縣第一名;浯田安置地已完成40%的工程量,預計6月底就能全部竣工安置;漳州盛亞有色金屬冶煉公司和周建頌等歷史遺留問題終于得到解決,正式簽署征遷協議書,有效的保障了云平高速開工建設。

浯田安置地初具規模
東廈鎮和諧征遷的持續高效推進,源于工作方式時秉持的公平公正原則。為破除部分涉遷群眾固化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思想,東廈鎮制定《海西網漳州云霄至平和(閩粵界)高速公路(東廈段)征地拆遷賠青安置補償實施方案》,從測量、清點、登記,到發放補償款,堅持農戶、村干部、鎮干部三方同時在場;在土地征收工作的每個環節,嚴格執行“一支隊伍管到底、一個方案抓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標準,不讓早簽約的群眾吃虧。

群眾簽訂征遷協議
同時,東廈鎮將一線工作法踐行在征遷工作中,堅持干部到一線征遷,問題在一線解決。連日來,全鎮12名班子成員,下到一線,和農戶面對面,既拉近干群關系,獲得農戶的信任,直面群眾的述求。
為了說動一戶村民拆遷,有時一天要跑上五六趟,白天登門,晚上敲門,磨破嘴皮、練就鐵腳板成為常態;潤喉片、手電筒、充電寶成為干部身邊必備的“三寶”。新婚干部方曉森,主動放棄蜜月旅行,一頭扎進云平高速征遷工作中;黨委副書記王政奇計劃調任縣直機關,卻堅持站好最后一班崗,每天為項目交地奔波。在一個個以心換心的“故事”中,東廈鎮征遷工作事半功倍。

荷步三村飲水管道加緊鋪設
“民生為上”——成為東廈鎮破解征遷瓶頸的四字箴言。云平高速東廈段所涉及的第一個村就是浯田村。需遷移浯田村760座墳墓,其中二次遷移的墳墓比例高。“此次涉及征遷的墳墓太多,政府可不可以幫忙修建一處公墓,集中安置涉遷的墳墓?”東廈鎮積極回應群眾呼聲。征用集中安置地27.36畝,投資500萬元,在浯田村修建公共墓地,免費安置遷移墳墓760座,贏得群眾拍手稱快。東廈鎮還與項目部協調,優先鋪設荷步三村飲用水、小農水灌溉,保障群眾生活及生產用水。
細致入微的工作,設身處地的考慮,公平公正的標準,融通了群眾的思想,全鎮征遷工作得以順利推進,確保了重點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