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網訊(朱淮杰 文/圖)我縣推行“電商+扶貧”營銷模式,有效拓寬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去年來,我縣引辦電商企業250家,電商從業人數累計達到5300人,全年電商總交易額達15.09億元。“互聯網+” 營銷模式,助力貧困戶的農產品不僅賣得了,更賣得好。


馬鋪鄉于2016年引進摳摳網、京東、淘寶等國內知名電商6家,通過搭建大型電商平臺,幫助精準扶貧戶網上銷售淮山、楊桃等農特產品,率先在全國開啟農村農產品銷往城市的扶貧新平臺,營業額現已累計突破100萬元,幫助全鄉貧困戶月均增收2000元以上。


今年年初,下河鄉正式啟動電商服務中心項目,為激活農村經濟活力、推動脫貧攻堅再添電商新元素。該項目計劃投資5000萬元,從組織、銷售貧困村的農副產品和土特產入手,依托專業電商平臺,實現農村與城市產品的雙向流通,有效解決農資24小時內送貨上門、農產品網上銷售的農民網上買賣“最后一公里”難題。

此外,我縣積極啟動“枇杷聚劃算”等電商助農行,通過農村淘寶等電商促銷,帶動農特產品的銷售。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枇杷采摘季期間,“電商+農特產品”的銷售模式,助力枇杷銷售了約12萬斤,枇杷系列副產品供不應求。楊桃采摘季期間,楊桃通過電商銷售了約15萬斤,一斤賣出了五斤的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