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好綠水青山,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為提升改善峰頭水庫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今年來,馬鋪鄉以“四領”工作機制為指導,形成以“鄉黨委引領、村黨支部帶頭、村‘兩委’黨員率先參與”的工作模式,扎實推進“兩退一收儲”工作,努力做到三管齊下、“三力”齊發。
強化鄉鎮黨委引導力,確保政策規定剛柔并濟
馬鋪鄉黨委始終以生態涵養片區為發展定位,結合實際制定收儲政策,推動清退工作行穩致遠。
以限促“退”。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馬鋪鄉部分重要生態區位林地限制發展桉樹的通告》,印發《馬鋪鄉重要區位限制發展桉樹專項規劃的通知》,劃定限制桉樹發展區域,將現有峰頭水庫水源地一重山桉樹林的采伐年齡由8年延長至10年,“限桉區”今后新種的桉樹將不予辦理采伐手續,有力制止桉樹亂種濫伐現象。
以補促“改”。全面推廣《云霄縣珍貴用材樹種造林補助專項資金管理實施方案》,制定出臺《馬鋪鄉沉香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落實珍貴樹種補助政策,引導群眾逐步退柚退桉,每年統籌15萬元作為沉香產業發展基金。今年來,全鄉推廣種植沉香200畝,預計7~8年可采收,每畝產值可達9萬元,推廣種植珍貴樹種紅錐300畝,進一步提升涵養水源林體系建設。
以收促“儲”。大力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將水庫周邊重要生態區位優先列入國家儲備林收儲范圍,力爭到2028年完成收儲面積28000畝。截至目前,共完成簽約1356畝,完成測繪擬收儲面積4071畝,正在對接收儲6030畝,共計11475畝。

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力,以黨員干部示范帶動
在推進“兩退一收儲”工作中,馬鋪鄉注重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支部、兩委、黨員力量,有力有序推進工作落實。
組織領航,推進連片開發。各村黨支部對轄區農業拋荒地及桉樹、蜜柚種植地塊進行全面排查摸底,由村黨支部牽頭對地塊進行集中連片流轉,打包出租給第三方種植沉香、紅錐或淮山,既改善生態環境、打造集中種植基地,也能增加村財收入。今年以來客寮、石芹等村共集中開發土地530畝,2025年全鄉謀劃集中開發土地1200畝,預計可實現村財增收40萬元以上。
“兩委”領辦,分片落實責任。在發動群眾退柚退桉、土地流轉等工作過程中,將任務細化分解至各包片村“兩委”干部,組織入戶宣講政策,引導和鼓勵群眾流轉土地,特別是外出人員拋荒地,以租賃方式與群眾簽訂流轉協議,激發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黨員領崗,做到示范帶頭。對“兩退一收儲”中涉及的黨員,由駐村領導及村黨支部書記進行宣傳,發動黨員做好示范帶頭作用,為部分重難點村的退改工作打開局面。今年土地集中開發涉及的7名黨員均第一時間主動配合,并積極配合做好政策宣傳工作。

整合社會各界凝聚力,堵疏結合、騰籠換鳥
馬鋪鄉結合“兩退一收儲”工作,著力突出“人才領銜”,積極引回外出經濟能人、對接上級技術團隊,做好農特產品文章。一方面,筑巢引鳳,吸引能人回鄉創業。通過“黨支部+企業+農戶”產業化發展,由村黨支部引回外出經濟能人回鄉創業,協助土地征收、流轉,外出經濟能人返鄉創辦企業、發展農旅產業,并通過創造崗位、種植包銷、管理抽成、入股分紅等四種模式實現村財增收、村民致富。近年來幫助漳州鏡花緣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完成土地流轉1200畝,打造“鏡花緣”生態農莊和規模化農業產業園區;引進漳州何氏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落戶馬鋪,在客寮新村建設面積4000平米的淮山深加工廠,并依托客寮村礬山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動群眾退柚退桉種植淮山,建立淮山種植示范基地。另一方面,優化改良,提升農特產品品質。積極對接福建農林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等技術團隊,邀請專家教授現場調研,根據各農產品基地實際開展淮山、沉香等地標產品選苗、種植、管護等技術指導,不斷改良優化農特產品品質,構建高產高效栽培體系,不斷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帶動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馬鋪鄉通訊員: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