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洲村地理位置優越,咸淡水資源豐富,這里的養殖池以產出“鋸緣青蟹”而聞名,效益可觀。2025年2月7日,東廈鎮紀委書記朱寶爐到佳洲村排查“三資”到期養殖池,一名老人家從土尾新圍埭養殖池管理房沖了出來,“這片池子我已經承包了17年了,當時村里答應我可以再延包3年,為什么你們現在不讓?”來者名叫謝天寶,為土尾新圍埭養殖池的承包主。謝天寶拿著承包合同說,“你看,協議上寫著養殖池到期后可再進行延包,我養殖養得好好的,為什么不能延包?還有我在這個養殖池都17年了,前前后后投入的管理房和其他配套設施也有小十萬元了,這些就算到期不讓包了,也該給我賠償吧?”

東廈鎮紀委書記朱寶爐望著養殖池,陷入了沉思。土尾埭養殖池是佳洲村施行“四定一督”以來,第一次發包到期養殖池,群眾關注度很高。政府能不能一碗水端平,關鍵就在于這次的處理方式,如果按照舊協議執行,勢必會影響后期陸續到期的其他養殖合同的發包。如何說服謝天寶放棄建筑物賠償,參與養殖池“四定一督”公開招投標程序?一道道問題擺在了朱寶爐的面前。

一進,法治筑基,證據溯源。為弄清事情來龍去脈,朱寶爐同佳洲村書記謝繼志、駐村第一書記陳榮平到鎮“三個中心”翻閱查賬。經查閱,承包合同從2008年生效,到2025年2月25日到期,協議上并無規定3年延包的情況。朱寶爐前往謝天寶家中,與其協商條款問題。一杯茶還未盞滿,謝天寶便反映很強烈,“當初是村里答應我的,怎么就沒有體現呢?你們肯定是在騙我!”原來,時任村干部與謝天寶口頭協商愿意將養殖池到期后再延包給他,可“四定一督”規定后,不再允許到期資產繼續延包,過去的價格與現在的市場行情不一致,會影響到村集體收入。初次入戶的溝通無效,讓朱寶爐意識到村級“四定一督”機制宣傳普及還不夠到位,群眾對于政策的變化還不夠了解。
二進,黨建賦能,情感破冰。朱寶爐再次入戶,與鎮“三個中心”工作人員一同對“四定一督”政策進行解讀。“‘四定一督’是由紀檢監察機關全過程監督的‘三資’管理方式,其中‘定約束條款準則’規定嚴禁隨意延包以及不對承包方自行建設的構筑物等進行補償,這些是有法律依據和法律效應的。同時,我們會按照基層治理‘四議兩公開’原則,規定發包交易必須經過制定方案、項目報備、鄉鎮核實、村民代表大會討論表決、發布公告、競標報名、確定競標、組織開標、發布中標公告、確定中標人、簽訂合同等標準化流程,保證資產資源發包過程全公開透明化。”聽了工作人員的解讀,謝天寶有所松動,表示會考慮看看。同時,鎮村干部通過“黨員領崗”機制,發動謝天寶周邊黨員親屬對謝天寶開展思想工作,通過"情理法"交融的溫情調解,希望其能考慮到佳洲島全域發展,同意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來參與競標養殖池。
三進,表明態度,陽光招標。2025年2月20日,朱寶爐與佳洲村干部第三次前往土尾新圍埭養殖池進行交流。再次耐心說明發包程序會公平公正公開,謝天寶最終同意參與公開競標。2025年3月4日,佳洲村養殖場承包經營公開招投標,包含土尾新圍埭在內的103畝養殖池參與招投標,最終以96.5095萬元的價格標出,平均每畝2510元。從每畝均價300元到2510元,村財收入增長了736%。村集體錢包鼓了,資產資源處置公開公正了,群眾紛紛拍手稱贊,其中也包括謝天寶。雖然此次招標,他沒有成功競標,但通過三進三訪,謝天寶的心與鎮村干部更近了。

自2022年“三資”管理試點以來,東廈鎮15個村累計收回資產資源132宗,已重新發包110宗,為村集體產生收益2150.8899萬元。鎮村干部手上紅艷的“隨訪筆記”,記錄著從難點到節點再到疏點的曲折,也記錄著干群連心的縮影。干群關系親起來,村干部腰桿子直起來,村集體資產腰包鼓起來,產業興旺的后勁也強起來了。工作實踐表明,“三進三訪”推動工作轉化,正在書寫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篇章。(來源:東廈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