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云霄縣田間地頭、農家村屯,沾滿泥土氣息的隨訪筆記成為助力城鄉治理的“金鑰匙”。一本小筆記,既是干部進村入戶做工作的“履職清單”,更是架起干群連心橋的“民情日記”。全縣基層干部通過記錄“隨訪筆記”這一工作法,當好“城鄉治理CEO”,訪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將“潤物細無聲”的點滴小事、惠民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云霄融媒開設新欄目——曬一曬基層干部的“隨訪筆記”,展現他們在城鄉治理領域的奮斗身影、干事風采和為民故事。今天,讓我們一同翻開陳岱鎮紀委書記郭偉平的“隨訪筆記”。
初春的陳岱鎮雙嶺村一片生機勃勃。位于曾江大壩的魚蝦池,承包戶王大哥正將飼料均勻地灑向水面,沉入水底的顆粒飼料瞬間被魚群一搶而空,激起一陣陣漣漪。看著活蹦亂跳的魚群,陳岱鎮紀委書記郭偉平想起當初討回這個被長期侵占魚蝦池的情景。
此前,鎮紀委在聯合鎮“三個中心”開展“清產核資”時發現,雙嶺村存在集體資產流失問題:由于歷史成因,位于雙嶺村曾江大壩總面積30畝的魚蝦池被某戶村民長期低價承包并侵占,群眾反映強烈。
“那個魚蝦池被侵占那么久都還沒收回來,以后我們承包的土地到期也可以不用收回?”
“這明顯就是強取豪奪!”
面對群眾強烈的反映,郭偉平在隨訪筆記上寫下:“群眾的難點痛點,就是紀檢監察機關工作的著力點,再難啃的骨頭也要啃下。”
如何啃下這塊“硬骨頭”?郭偉平牽頭統籌鎮紀委、“三個中心”、司法所、雙嶺村委會等力量,按照“四個一批”工作要求,翻查原始承包檔案,發放《限期整改通知書》,啟動法律追繳程序。經過兩個月的攻堅,成功收回30畝魚蝦池。隨后,在鎮紀委全程監督下,村委會按照“四定一督”工作機制要求,以公開招投標的方式重新發包,并在小微權力監督群進行直播。重新發包后,每年為村集體增收4.5萬元,5年合計增收約23萬元。在雙嶺村小微權力監督群,村民紛紛點贊:“以前總覺得集體資產是‘糊涂賬’,現在每分錢都曬在陽光下,群眾明白,干部也清白!”
翻開郭偉平的隨訪筆記,字里行間不僅僅記載著一件件推動解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有效助力鄉村振興的實事,還有民生保障的“隱秘角落”——那些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始終是他隨訪筆記里最揪心的牽掛。
“郭書記,我這樣的情況能夠申請特困嗎?……”
在2025年2月初的一次入戶走訪中,聽完陳岱鎮岱北村獨居老人陳阿伯的訴說,郭偉平心頭一緊,回到鎮里,立即請社事辦工作人員核實情況。原來,岱北村陳阿伯今年62周歲,未婚,早年從事耕地勞作、建筑工地勞作等體力活留下病根,患瓣膜退行性病變,需長期服用藥物治療,喪失勞動力無收入。陳阿伯符合特困人員申請條件,卻因為不識字、信息閉塞、行動不便等原因遲遲未申請,未被納入保障網。
“政策落實不能‘等風來’,必須‘追著群眾跑’。”


郭偉平在筆記本上重重劃下橫線。隨即協調鎮社事辦工作人員上門為陳阿伯申請特困,縮短了審批流程。3月初,郭偉平再次敲響陳阿伯的家門,老人眼里泛起了淚花說道:“已經完成特困申請了,工作人員說這個月開始就能領到特困金,太謝謝你們了。”
截至目前,陳岱鎮清產核資共發現問題422個,在鎮紀委監督推動下,已全部完成整改,收回各類資金79萬元,收回資產資源63宗,已重新發包63宗,為村集體產生收益1089.42萬元。在民生領域,鎮紀委開展“穿透式”監督,推動建立“主動發現+精準識別”救助機制,整改民生保障不到位問題23個。
合上隨訪筆記,封面那句誓言依然清晰:“坐辦公室里都是問題,走進基層全是辦法。”對于郭偉平而言,紀檢監察工作從不是冰冷的法規法條,而是用雙腳丈量民情、用雙手托舉民生的溫度。當集體經濟的活水潤澤田野,當特困老人的屋檐不再漏雨,那些沾滿泥土的筆記終將化作助力鄉村振興最堅實的注腳。(來源:陳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