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長洋村,海風裹挾著咸澀的氣息掠過這個小漁村,身著藍色工裝的黃鴻杰正在督促“美麗漁村”二期工程建設。黃鴻杰是市海洋與漁業局派駐長洋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他一路看一路記,泛黃的駐村日志攤開在手肘上,密密麻麻的訴求如同春藤般爬滿紙頁:“二期項目要加速推進”“急需建設紫菜集散交易中心”“打造更多凸顯長洋漁村文化的景觀”……字里行間都畫著不同顏色的標記。在他眼中,這些看似零碎的事件“拼圖”組合在一起,便是長洋全面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救”在身邊:黨徽閃耀在海天之間。“當時血糊糊地躺在甲板上,真以為要完了!”回憶起那場驚心動魄的海上事故,受傷漁民仍心有余悸。那天,他在海上作業時,不幸被古雷籍鋼制船沖撞,致使鼻梁骨與尾椎骨嚴重受傷。危急時刻,黃鴻杰第一時間與海警、海漁執法隊取得聯系,“最重要先全力救治傷員,并做好受傷人員家屬安撫工作?!彪娫掃@頭,他聲音沙啞卻堅定。

在接下來的72小時里,這位駐村第一書記展現了驚人的行動力:他迅速協同鎮村干部奔赴醫院,代表鎮村兩級對傷員進行看望慰問,傳遞組織的關懷與溫暖。他時刻跟蹤傷員的傷情進展,積極主動協調事故雙方就救治費用、賠償事宜展開磋商。最讓傷員感動的是,黃鴻杰考慮到傷者的妻子剛經歷腦部手術,家庭經濟捉襟見肘,本著救急救難的原則,他積極與市縣兩級慈善總會對接溝通,成功為傷者爭取到一筆慰問救助資金,緩解了燃眉之急。
實打實干事,心貼心幫扶,不僅為群眾解決好了“揪心事”“煩心事”“憂心事”,更讓黃鴻杰在基層沃土中徹底扎下了“根”,為后續駐村工作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破局攻堅:在泥土里生長出振興密碼。漳汕高鐵施工引發的漁船航道糾紛,曾讓長洋村漁業生產陷入癱瘓。48艘漁船被困港口,嚴重影響村民生計?!拔覀冏孀孑呡呍谶@片海里討生活,突然說要限行,就像割了我們的根!”村民與施工隊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甚至出現村民阻撓施工、施工隊破壞村民漁船附屬品等惡性沖突事件。

面對這一棘手局面,黃鴻杰牽頭搭建多方對話平臺,組織施工負責人、村民代表召開現場協調會,并邀請高鐵項目部領導參與,創新采用“背對背調解+面對面協商”模式,促成施工方與村民代表開展深度對話。同步建立縱向聯動機制,主動向省鐵辦領導匯報,積極對接市縣兩級鐵辦,全力爭取解決航道受阻問題的有效對策。目前矛盾雙方達成基本共識,解決方式、賠償方案也在進一步完善中,將矛盾化解于萌芽中,為同類工程矛盾化解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翻開黃鴻杰的駐村日志,扉頁上寫著:“駐村不是‘鍍金’,而是‘煉金’?!痹谕七M石厝前水庫引水灌溉工程時,黃鴻杰主動靠前,扎根一線,他頂著烈日酷暑,帶領村干部一同深入實地勘探、測量。面對涉及征遷的諸多復雜問題,他逐一聯系產權所有人,白天協調測繪、調解糾紛;晚上逐戶上門講政策、聽心聲,帶著感情做工作,揣著責任解難題,最終以真心換真情,順利圓滿完成了征遷工作,以實干擔當為工程如期開工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美麗漁村”項目二期曾因項目一期遺留問題擱淺。關鍵時刻,黃鴻杰以“啃硬骨頭”的韌勁直面歷史遺留問題,系統研讀政策文件,深入查閱文獻資料;走訪咨詢相關領域專家,并虛心聽取村中老人的意見建議;組織相關人員多次召開協調會,深入項目現場實地對接;梳理匯總具體問題并建立臺賬,實行銷號管理,通過多方聯動、分類施策,成功化解了困擾項目推進的核心矛盾,實現二期項目順利施工進場,為長洋村的美麗蛻變注入了強大動力。

自開展駐村工作以來,黃鴻杰將自己視為長洋村的一份子,在聽民聲中找問題,把“民生小事”當成“心頭大事”,敢于啃“硬骨頭”,善于想辦法,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蝶變進行時:山海之間書寫振興答卷。碧波蕩漾的漳江畔,一座漁村正經歷著美麗蛻變。長洋村以“繡花功夫”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在保留漁家傳統肌理的同時,將現代文明基因注入水鄉漁村,繪就出一幅“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濱海新畫卷。
漫步其間,咸濕的海風裹挾著漁歌的韻律,蜿蜒的瀝青村道串聯起漁村新景,沿途墻繪流淌著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詩意。“我們堅持‘微改造、精提升’的策略,以點帶面實現全村的美麗蝶變。”黃鴻杰指著規劃圖介紹道,“我們還通過拆除廢舊建筑,盤活閑置土地,建設停車場、口袋公園,將村莊‘邊角料’變成村民生活‘小美好’”。

近年來,長洋村借勢“美麗漁村”項目,從資源沉睡到產業勃興,從荒蕪灘涂到漁火璀璨,文化的血脈正在悄然蘇醒,漁村的肌理被重新定義,一場由內而外的深刻變革正在這片土地上蓬勃生長。走進這座水鄉漁村,無一不被這眼前美景吸引——矗立于驚濤拍岸處的石礬塔,如今有了全新打開方式。游客可乘船環繞古塔探秘“江心明珠”的建造之謎,或在塔畔的觀覽平臺上,以百年古塔為背景拍攝“海天一色”的網紅大片。村內千年“鴛鴦樹”海棠虬枝盤結,與三山國王廟的香火氣息交織,形成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在生態旅游度假區,年輕人偏愛的網紅打卡點星羅棋布:親子家庭可參與“趕海探秘”研學,跟隨漁民趕海拾貝;退潮時顯露的灘涂迷宮藏著驚喜盲盒;預約制的石礬塔登高觀光更可解鎖“海上仙山”全景視野;江畔自助燒窯區煙火升騰,游客們可圍坐一起分享剛烤制的海鮮,一邊聆聽遠處傳來悠揚的漁家山歌。當夕陽為白墻礫瓦鍍上金邊,歸港的漁船載著滿艙希望,長洋村的美麗蝶變仍在續寫著新的篇章。

黃鴻杰以“腳步丈量民情,實干書寫擔當”的駐村實踐,在長洋村繪就了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從化解矛盾到產業振興,從民生工程到文化賦能,他始終將“講政治”的初心轉化為“講情懷”的行動,用“公心”雕琢“細心”的治理細節,走出了一條山海交融的發展新路。這一實踐正是“四下基層、五記五答”工作制度的生動詮釋,通過推動黨員干部常態化下沉一線,構建起“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的治理閉環,既讓黨的政策在田埂間落地生根,更讓黨群同心同向的振興力量在山海間澎湃涌動,譜寫出新時代“趕考”路上干群共治的時代贊歌。(記者:朱喬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