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內洞溪的溪水載著碎金般的陽光蜿蜒穿過云霄縣和平鄉內洞村。這座藏于烏山腳下的古村,以水為脈,串聯起百年土樓的滄桑、富硒美食的醇香與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成為許多游客心中的“桃花源”。

村中的觀景平臺可俯瞰內洞村全貌 吳曉達 攝
從云霄縣城驅車20公里,便能到達群山環抱的內洞村。甫一入村,潺潺水聲便成為動人的迎賓曲。循著水聲進村,便來到村中的魚鱗壩。層層疊疊的石塊模擬魚鱗排列,淺水區錦鯉游弋,三兩游人赤腳踩水嬉戲,濺起的水花與笑聲交織成春日的歡歌。
魚鱗壩不遠處,一座半月形池塘映入眼簾,池水倒映著內洞村的標志性建筑一一吳彩樓。這座建于清末的圓形土樓地處內洞村中心,樓內至今仍有人家居住,裊裊炊煙與土樓的灰磚青瓦、周邊的水車、石磨構成一幅水墨長卷。
“水是內洞村的靈魂,也是鄉村振興的密碼?!眱榷粗Р繒泤墙ㄉ急硎?。近年來,內洞村依托溪水環村的特點,選用鵝卵石、瓦罐、石磨、廢棄豬槽等打造多處微景觀節點,將廢棄溝塘變廢為寶,構建了水系連通的空間布局。踏著村中小巷漫步,精致的微景觀點綴在民居與綠植中,真正實現了“人在景中走,景色伴人游”。拾級而上至觀景平臺,可以俯瞰內洞村全貌。極目遠眺,數十座土房古宅圍繞吳彩樓如眾星拱月般輻射散開,頗為壯觀。如今,內洞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水美鄉村,年均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
內洞村的“水”不僅是景,更是可觸可玩可食的生態體驗。樂島生態休閑農莊便是最生動的例子。農莊沿著內洞溪而建,親水長廊蜿蜒穿過枇杷林,帳篷露營地枕溪而設,游客可以盡情戲水、采摘鮮果、體驗農耕、品嘗最地道的富硒農家飯菜?!翱腿藖淼竭@兒,圖的就是山水之間的松弛感。”農莊主吳建杭說。
臨近飯點,農莊的水上餐廳便熱鬧起來。此時正是枇杷豐收的季節,農莊推出了枇杷宴,枇杷大鍋飯、番鴨枇杷根湯、清蒸枇杷包、糖醋枇杷魚、枇杷酥等菜色令人垂涎三尺。飯菜的香氣混著潺潺流水聲,每一口都是山與水的饋贈。“我們的食材是自種的蔬果、田里自養的雞鴨、溪里現撈的魚,純天然、原生態,讓游客吃出‘內洞味道’。”吳建杭笑道。
午后,當農莊的炊煙漸散,游客們循著溪流聲出村,村口那棵百年榕樹下早已熱鬧起來。據村中的老人介紹,這棵老榕原本寄生于一株楓樹,歲月流逝間,榕樹包裹枯楓形成“空心樹”奇觀。樹蔭下,村民閑坐品茗,孩童追逐嬉戲,還有一些農戶在此擺攤售賣土特產。枇杷、枇杷膏、香蕉、野生小苦瓜干、春根藤茶等“山貨”琳瑯滿目,這些帶著溪水甘甜與泥土芬芳的土特產,仿佛將內洞的水韻與鄉情一同打包,成了游客最鐘愛的伴手禮,也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再就業。
夕陽西下,晚霞染紅了魚鱗壩的粼粼波光。內洞村的水,浸潤著村巷里的每一塊磚瓦,倒映著吳彩樓的百年滄桑,承載著游客的歡聲笑語,也托起了鄉村振興的未來。(來源:閩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