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云霄縣田間地頭、農家村屯,沾滿泥土氣息的隨訪筆記成為助力城鄉治理的“金鑰匙”。一本小筆記,既是干部進村入戶做工作的“履職清單”,更是架起干群連心橋的“民情日記”。

全縣黨員干部以“四下基層、五記五答”工作制度為抓手,常態化下沉一線,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將“潤物細無聲”的點滴小事、惠民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近期,云霄融媒開設新欄目——曬一曬基層干部的“隨訪筆記”,展現他們在城鄉治理領域的奮斗身影、干事風采和為民故事。今天,讓我們一同翻開列嶼鎮宣傳委員吳汝銘的“隨訪筆記”,看看她如何展現“記民生急難愁盼,答百姓身邊之憂。”
春日勤學時,在列嶼中學,全新交付使用的列嶼中學800kVA箱式變新建工程現場,老師們打開了話匣子:“以前學校電力不穩定,教室投影儀黑屏、食堂蒸飯柜跳閘等情況時有發生。有了這臺新變壓器后,學校供電系統穩定了,校園環境更加安全、舒適和高效,師生們學習和工作勁頭更足了。”
從“用電難”到“滿格電”,列嶼中小學的校園用電安全問題不僅備受學生家長關注,更是時刻牽動列嶼鎮宣傳委員吳汝銘的心。翻開她的隨訪筆記,詳細記下了這場校園電力保供戰的經過,一筆一劃都是踐行“四下基層、五記五答”工作制度的生動注腳。
2024年8月,吳汝銘在走訪列嶼中學時發現學校電力不穩定這一情況,當即上報鎮黨委、政府,并協調組織供電所多次到校園實地勘察,現場梳理出供電容量不足、線路老化失修、未來用電需求劇增等三大癥結。結合學校即將啟用新實驗樓、宿舍樓的計劃,吳汝銘拓寬思路、集思廣益,前瞻性提出將未來50年用電負荷以及臨近列嶼中心小學未來用電需求納入規劃的設想,確保校園電力設施改造“一次建設、長期受益”。
然而,項目推進至關鍵階段,資金缺口卻讓工程陷入停滯。對此,吳汝銘多次向上級專題匯報爭取支持,同時積極奔走對接中核漳州能源、華威集團、東銘實業、達長盛科技等愛心企業尋求幫扶,大力爭取和籌集60萬元社會資金專項用于列嶼中學電力設備提升改造及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凝聚起社會各界支持教育的強大合力。
資金到位,項目要落址哪里成為關鍵。最初方案擬將變壓器置于學校靠近居民區的斜坡上,但周邊部分住戶擔憂存在安全隱患,提出反對意見。面對矛盾,吳汝銘迎難而上,與供電系統相關單位一同探討分析,結合供電效率、安全系數和資金預算,最終將選址調整至學校實驗樓后方,既保障供電效率,又順利化解了鄰避效應。
2025年2月,總投資48.5萬元的箱式變新建工程竣工投用。如今,列嶼中學的教學樓燈火通明,食堂冷鏈設備穩定運轉,宿舍空調不再“罷工”,新建實驗樓的精密儀器也得以啟用。列嶼中學的燈光不僅照亮了教室,更點亮了群眾對政府的信任。
長期以來,列嶼鎮黨委政府主動作為,通過舉辦“金秋助學”獎學金發放儀式、獎教助學暨教師節慶祝大會等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教育振興。2024年,中核二四公司、中核五公司積極響應號召,共同捐資8萬元用于校園圍墻修建和道路修繕;列嶼商會主動認領需求,為新宿舍樓捐贈熱水器、鐵架床等生活設施;湯財生、湯福添、湯慧全、湯水琛等四位經濟能人慷慨解囊,累計捐資捐物6萬余元;列嶼中學校友方林波先生十年來堅持“反哺桑梓”,累計捐贈超100萬元專項支持學校教學設備升級與人才培養。從電力攻堅到基建落地,是吳汝銘“四下基層”扎實調研、“五記五答”精準破題的努力成果。當新樓的燈火與改造后的電網一同點亮時,照見的是基層干部以實干織就的“民心工程”——電力的穩定輸送與社會資源的精準滴灌,正共同托舉起列嶼教育振興的未來。(通訊員:何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