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認識“艾梅乙”
“艾梅乙”是簡稱,代表艾滋病、梅毒、乙肝三種疾病。
“艾”——艾滋病,又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種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未經治療的感染者在疾病晚期易于并發各種嚴重感染和惡性腫瘤,最終導致死亡。
“梅”——梅毒:是一種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疾病,可引起人體多系統多臟器的損害導致嚴重健康問題,產生多種多樣的臨床表現,導致組織破壞、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乙”——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臟慢性疾病,以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肝大及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
二、母嬰傳播是兒童感染主要途徑
“艾梅乙”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
1.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可通過規范自己的行為,如正確使用安全套,單一固定性伴侶,定期進行性健康檢查,是預防艾梅乙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避免非法采血、輸血、共用注射器及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確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
2.母嬰傳播是兒童感染“艾梅乙”的主要途徑。
艾滋病母嬰傳播可發生于妊娠、分娩和母乳喂養階段;梅毒母嬰傳播主要發生于妊娠階段;乙肝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分娩階段。
如果孕媽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梅毒卻沒有進行干預、母嬰阻斷,可能會造成不良妊娠結局,如流產、稽留流產、死胎、死產、早產、低出生體重等,出生的孩子還可能成為艾滋病感染者、先天性梅毒患兒。
如果孕媽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沒有進行母嬰阻斷,孩子可能也會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極大可能發展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終可能導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甚至肝癌。
三、預防于開始,孕12周前應進行篩查
夫妻雙方應注重婚檢、產檢。為了母嬰的健康,孕婦應該主動在孕12周前進行艾滋病、乙肝和梅毒的咨詢和篩查。
發現感染了“艾梅乙”的孕媽媽應于第一時間到相關醫療機構進行咨詢和綜合評估。經過規范的母嬰阻斷,孩子感染“艾梅乙”的概率可大大降低。
感染艾滋病的媽媽生下的寶寶應在出生后6小時內開始及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并于48小時內、6周和3個月時,分別采集血標本,進行嬰兒艾滋病感染早期診斷檢測,如檢測結果為陰性,則到孩子滿12、18個月時需再次進行艾滋病抗體檢測。
如梅毒患者妊娠時已接受正規治療和隨診,則無需再治療。復診時會對寶寶進行查體和TPPA及RPR檢測,根據檢測的結果再進行下一步的阻斷,直到寶寶2歲即可。
感染乙肝病毒的產婦產下的寶寶,在出生后12小時內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首劑乙肝疫苗,后期需完成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種。
消除 “艾梅乙”母嬰傳播是預防和減少兒童新發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重要戰略行動!
來源:云霄縣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