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陳岱鎮下曾村新修的村道和停車場內有序停放的車輛,作為掛鉤該村的鎮黨委組織委員龔錦生在隨訪筆記中寫道:“基層黨組織強起來,鄉村振興的步子才能邁得更穩。”從換屆的難點村到如今的奮進村,下曾村的蛻變之路,處處印記著黨建引領撬動鄉村振興的力量。

第一次參加下曾村兩委會議時,龔錦生就發現新班子存在的問題——72%的“新鮮血液”讓班子充滿活力,但也面臨“經驗斷層”的挑戰。2021年、2022年全鎮村主干績效考核中,下曾村排名最末檔次。“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他決心從“人”的建設破題,記干部實績表現,答擔當作為之效,運用“兩手抓兩促進”工作法,助力村兩委班子蛻變。一是抓學習促提能。邀請縣委黨校講師授課3場,組織赴先進村觀摩學習3次,幫助新班子吃透鄉村振興政策、掌握基層治理方法。二是抓制度促規范。按照“四定一督”機制要求,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將村級事務晾曬在陽光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在2023年和2024年全鎮績效考核中,下曾村均躋身第一檔次。
集體資產“家底流出、管理混亂”曾是下曾村的“老大難”。全村25樁資產資源中均存在租金滯納問題,其中合同糾紛且到期未收回5樁。龔錦生牽頭鎮直部門、村、司法所三方聯動,逐樁分析,建立“一樁一策一賬”,共收回拖欠租金16.65萬元。針對部分承包戶拒不配合的情況,4次集中協商,3次上門隨訪,開展規勸返還村集體資產、宣講政策、聽取意見建議等工作。聘請法律顧問介入,推動5起糾紛進入司法程序,現已判決“無條件歸還村集體,并繳納相應租金”,待60天清退期后,即可收回再發包,預計每年可增加15萬元以上的村集體經濟收入。
作為典型的“金包銀”村落,下曾村外圍新房林立,核心區卻舊房密集,進村車道在舊變壓站處形成“斷頭路”,交通擁堵問題突出。龔錦生與村“兩委”經過多次深入調研走訪后,提出“進村泊車、步行入戶、環村繞行”的微循環方案:利用村口空地新建停車場,同步打通停車場至小學周邊的道路,形成“一進一出”的環形通道,從根本上破解擁堵難題。為推動項目落地,龔錦生同步溝通鎮直、縣直有關部門,成功將該項目納入2024年“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隨著停車場和環村道路的建成,曾經的“斷頭路”變成了“便民道”。改變的不僅是交通線路,更連接起干群之間的信任紐帶。
翻開筆記,扉頁上寫著“組織強則鄉村強”。作為鄉鎮組織委員,龔錦生以“五記五答”聚民心,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他在駐村工作中深刻體會到:抓黨建不是“虛功”,而是要把支部建在群眾上,把黨員聚在一線中,讓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村民看得見、摸得著的“主心骨”。(通訊員:李錚媛來源:陳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