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日來,云霄縣和平鄉上坂茶山傳來陣陣機械轟鳴聲,挖掘機揮動鐵臂,油鋸手穿梭林間,工人揮汗如雨,130畝桉樹林在熱火朝天的作業中逐漸褪去灰綠色“外衣”,取而代之的是新種植的火力楠與托里桉。火力楠枝葉層疊如傘,是天然綠色“防火墻”;托里桉根系發達,是固土涵水的“生態衛士”。據了解,此次改種每畝林地可申請財政補助資金500元,真正實現生態賬與經濟賬的雙贏。

“唉!以前滿山遍野都是林木、果樹,現在河邊、坡上,只要有空地就被種上了巨尾桉。”“這樹霸道得很,搶莊稼養分、大量吸水,真盼著早點換掉!”在和平鄉創新開展“和萬家,平萬難,村村辦實事”活動中,群眾反映的“桉樹成患”問題被列入清單。民有所呼,政有所應,該鄉立即將桉樹清理整治納入民生實事,創新機制破解生態頑疾,以系統思維推動生態治理與經濟發展協同共進。
在實際行動中,和平鄉錨定基本農田、交通主干道、河道兩側、房前屋后、飲用水源地五類重點區域,以全域覆蓋為目標,統籌整合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園改耕等政策資源,并結合電力線路改造等項目,全面推進巨尾桉清理整治。同時,積極對接國家儲備林項目,通過“場帶社區”合作開發、帶企換種等模式盤活林地資源,目前一期730畝桉樹林改造已全面完成,二期400畝林地改造項目正加快簽約落地。為保障生態修復與產業轉型并行,鄉里開辟改種“綠色通道”,組織鄉、場干部化身“助農專員”,全程協助農戶申報縣改種補助,引導轉種油茶、沉香等高附加值經濟樹種。此外,針對新增巨尾桉種植實行“雙倍追責”制度,從源頭杜絕復種隱患。截至2025年4月,全鄉累計清理桉樹230余畝,1200畝林地完成高附加值樹種改種,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的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曾經漫山的“桉樹灰”逐漸被蓬勃的“生態綠”覆蓋,這一成果正是縣委“四下基層、五記五答”工作制度在和平鄉落地見效的生動實踐。下一步,和平鄉將持續以“清桉還綠”為突破口,深化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全力打造山青、水秀、民富的云霄最美“后花園”。(通訊員:吳美嫻 來源:和平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