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霄縣以文明創建為抓手,通過特色產業賦能、非遺文化傳承、群眾活動引領等多維路徑,持續培育時代新風。在潤物無聲中提升群眾文明素養,讓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構筑起“產業興、文化活、鄉風美”的文明新格局。

漳州能源科普文化館
春風化雨潤無聲,文明花開滿庭芳。

云臺親子家庭共同參觀漳州能源科普文化館
云霄縣正以創新之筆描繪著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動人畫卷——理論宣講跳出“照本宣科”,化作田間地頭的生動對話;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更加精準化、貼民心,“熱辣滾燙”,成為溫暖人心的實在行動。文明新風吹遍城鄉每個角落,譜寫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華彩樂章。

下河村的楊桃驛站里,“福小宣·富民理響宣講團”把普通楊桃“玩”出了新花樣——精致的文創禮盒配上原汁原味的閩南語講解,為地標農產品賦予文化內涵;“中國好人”、“福小宣·向東渠先進事跡宣講團”名譽團長謝鵬志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將向東渠建設者的動人故事帶到全縣各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通過聲情并茂的講述,讓向東渠建設者的奮斗故事化作滋養心靈的精神食糧;“福小宣·云潮宣講團”通過鑼鼓樂、群口快板、特色潮劇、舞蹈等形式宣講云霄故事……

124家各級共建文明單位強強聯手,30支“福小宣”宣講隊、10支文藝隊、22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先鋒隊齊上陣,“6+N”共建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

這座閩南小城正以文化為魂、創新為墨,繪就價值與顏值交融的文明畫卷。用一個個鮮活的實踐詮釋著“以價值增添顏值”的深刻內涵,讓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綻放璀璨光芒。
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往往鐫刻在它精心培育的品牌印記里。執“創城”之筆,蘸“品牌”之墨,云霄正在城市發展的宣紙上,揮毫寫下“文明為魂、品質為韻”的時代篇章。

在王府社區潮劇傳習點,陳蔭花老師八年如一日公益授課,200余名學員傳唱50余首經典曲目,銀發學員蔡麗卿“越唱越年輕”的心聲,正是文化滋養最生動的注腳。如今10個非遺班與6個潮劇傳習所編織成網,“探開漳古韻 傳非遺薪火”等特色課程讓老技藝煥發新生機,城元社區創新潮劇傳習信息登上央媒《精神文明報》頭版。2025年移風易俗活動中,七彩漆扇繪就婚事新辦愿景,快板聲中擊碎陋習標靶,22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先鋒隊以“一月一圩日”為媒送溫暖,讓文明新風浸潤街巷。云霄縣以文化品牌建設為引擎,譜寫了一曲“傳統與現代交響”的文明創建樂章。

從國畫班孩童的翰墨丹青到武術場的剛柔并濟,從非遺工坊的漢餅飄香到社科集市的人潮涌動,云霄縣以"文明實踐圩日+"模式,通過市集化運作、節日化賦能、精準化服務,實現了“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這里,每個文化品牌都是文明的種子,在群眾心田生根發芽,綻放出新時代的文明之花。
文明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云霄縣以傳統節日為紐帶,通過“以節為媒、以文化人”的方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民俗文化傳承與新時代文明培育有機融合。

這種浸潤式的文明培育模式,正在潛移默化中重塑著城鄉的文化肌理,讓文明新風尚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生根發芽。

承載著萬千鄉親樂起來舞起來的荷步“村晚”,像一盞燈,照亮一個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鄉村圖景,照進老百姓的溫暖記憶。這場不一樣的“村”晚,受到央視的關注,現場情景被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點贊報道,并入選2025年全國春節“村晚”示范展示點,福建省僅有兩地上榜。當返鄉大學生、在外奮斗者與家鄉父老鄉親同臺獻藝時,傳統年味與創新表達碰撞出的火花,照亮了鄉村文化振興的新時代農民精神世界的豐盈圖景。浯田村籃球場上,球員們矯健的身姿與鄉親們的喝彩聲交織,將體育賽事轉化為凝聚鄉情的“文明會客廳”,讓優秀人才回歸、青年交流有了生動載體。

從荷步“村晚”到列嶼“村BA”,從“古韻七夕緣定云霄”七夕露營節到“情滿中秋月家國共團圓”中秋文明實踐活動……各個村鎮開展的文化活動猶如文明星火,讓崇德向善的新風吹拂每個角落。

文明新風勁吹云霄,幸福之花遍地綻放。如今的云霄,楊桃枝頭結出文明碩果,潮劇戲臺唱響時代新聲,籃球場上躍動著振興活力,一幅幅產業興旺、文化繁榮、鄉風淳美的文明畫卷正徐徐展開,讓這座千年古郡煥發出新時代的奪目光彩!

記者:許穎來源:云霄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