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揣一顆初心,從機關到田間地頭,他是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到基層鍛煉的一員。強組織、幫產業、促共富,肩上是使命與擔當,腳下是責任與堅守。
2024年10月,漳州中院青年干警高航再次來到火田鎮古樓村。與之前不同,這次以新的身份來到這個大道邊上的小村,高航目之所及,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是干事創業的激情。駐村的這段時間,他堅持以實干快結、有效工作為指引,做到在崗盡責,展現法院干警好的作風。
走村串戶熟悉村情,細致入微察民意。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農業農村工作并不是高航的專長。對田間地頭、瓜果蔬菜、節令氣候的了解,高航遠不如土生土長的莊稼漢子熟悉;處理家長里短、鄰里瑣事糾紛,講法律條文他有時感覺不如村里德高望重老人的勸慰奏效。駐村伊始,需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工作的重點在哪里,如何與村書記及“兩委”班子成員相處,都是擺在面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盡快進入角色,融入村集體,高航把了解、熟悉村情作為首要工作:對全村登記在冊的村民基本情況進行摸排,對重點人群時刻高度關注;了解村里土地、林地、主要農作物、經濟作物等自然資源情況;了解村里產業發展情況,實地考察村里10余家企業,關注企業發展。通過走訪,他較快地掌握了古樓的基本情況,為駐村工作打下堅實基礎;與鎮村干部的深入交流,幫助他理清發展思路,安排工作計劃,并逐步推進。
當高航初到火田鎮古樓村時,村支書林雪芳耐心地向他介紹了村情民情。此后,他通過走訪入戶,摸清了全村的農戶底數。對于哪些是脫貧戶,哪些是監測戶,哪家是青壯年外出務工有留守兒童,哪家是孤寡老人等細節,都做到了了然于心,為今后開展脫貧戶監測幫扶、助力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治理等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村里的林奶奶家情況特殊,她年事已高且不太會聽講漢語,平時只有她和精神殘疾的兒子在家,女兒在外務工。之前高航來到奶奶家時,雖然和她溝通起來不算順暢,但因為來的次數多了,每次高航過來林奶奶也總是笑盈盈地迎接。經過多次交談,高航對其家里的情況也有了詳細的了解,并向其表示,有困難有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找他,他會想辦法幫助他們解決。林奶奶的女兒表示:“我媽媽告訴我你們經常來看望他們,有你們在,我外出務工也很放心。”
訴前調解促和諧,化解矛盾暖人心。駐村后高航深切了解到村民對法律知識的渴望和維權的需求,他借助派出單位優勢,開辦法律大講堂,為村民解答身邊的交通事故、勞務糾紛、贍養老人等問題。充分發揮多年法院工作積累的知識及經驗,綜合運用法律、情理解決各類矛盾糾紛,參與多起村民矛盾調解。高航還發現,婚姻家庭糾紛是農村最為常見的問題。雖然都不是大事,但是處理不好同樣會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鑒于此,高航便充分發揮自身的法律專業優勢,積極扮演調解員的角色,成功在訴前化解了村上2起婚姻家庭矛盾糾紛,為村民解決了實際問題,贏得了他們對法律和人民法院的信任。
“你們就像朵解語花”。這句話,既是高航在鄉村治理工作中的點滴實踐,也是村民們對駐村工作的一種肯定與認可。高航也表示,未來他將在訴前調解工作上繼續努力,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力爭將矛盾糾紛真正化解在源頭,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做好村民的“解語花”。
鄉村振興路漫漫,信念如鐵志如虹。駐村必須學會平衡對宏大敘事的關注和對日常瑣事小事的處理,鄉村振興是一個宏大的敘事,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身處這樣的潮流參與這樣的事業,高航認為必須“猛志固常在”。在古樓村,面對的是最真實的鄉村生活,它更多時候是平靜的“悠然見南山”,是鄰里關系、土地糾紛、家庭瑣事、證件辦理等平凡瑣碎的日常。做好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就是不平凡,正是這些小事和細節構成了農村,而“讀懂農村,才能讀懂中國”。駐村期間,他通過認真對待并妥善處理一件件平凡小事,助力了古樓村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成長。
駐村已經半年,在高航身上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亦有不變之處。變了的是現在的他不再像剛來時候那樣緊張和忐忑,而是多了份從容與堅定;不變的是他始終牢記著——既然去駐村,就要踏踏實實地為群眾辦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好事、實事。雖然他依舊有點害怕農戶家看家的大狗,跟年長的老人交流時還總是表情動作大于言語,但古樓村已然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家。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他在今后的工作中,會更加緊密團結全村干部群眾,用心用情用力干好駐村工作,努力成為村民的知心人、暖心人。
來源:云霄縣委組織部公務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