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粽香繞指,端午情長(散文)
林秀華
細數中國傳統節日,最愛端午,因為我親手包的粽子能撐起過端午的驕傲。包粽子環節比較復雜,而我卻驕傲地學會了,關于包粽子所承載的故事,道來情長……
那年端午,辦公室里雀躍熱鬧,同事們又開始話端午,道東家的婆婆心靈手巧,包出的粽子有棱有角;論西家的媽媽扯一根纖細的線就能裹出愛意濃濃的粽子。每當別人津津樂道粽子時,我滿臉羨慕,在我眼中,能把粽子裹得嚴嚴實實,有棱有角,就是高手。搭班的川老師常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林老師,其他的美食可以不學,包粽子一定要學哦。”我也慎重承諾,一定好好學。
可一晃又過去了五年,我依然沒有底氣去嘗試。有一天,同學家包粽子邀我去品嘗。在她家里,幾個包粽子高手都在,她們的動作一個比一個麻利,包出的粽子一個比一個精致。我內心澎湃,也在一旁搗鼓起來,學著阿蘭師傅的樣子,因心中沒有底氣,只能依葫蘆畫瓢,右手托住箬葉,左手盛米,填餡,折箬葉,系線,很快一個所謂的粽子便誕生了,但箬葉里的米很少,沒有棱角,很丑。我學得認真,阿蘭師傅被我誠心感動,手把手地教,我包不了幾個,餡用完了,我意猶未盡。箬葉還有一些,我便帶回家,打算自己試試。
總算盼來周末,憑著兒時母親包粽子的印象我自己在家也包粽子,蒸粽子。因沒經驗,把咸蛋煮熟后挖出蛋黃切半,綠豆沒有浸泡就放到粽米中,水沒沒過粽子就開始煮,結果第一次煮出的粽子夾生,但畢竟是自己做的,也滿心歡喜地把一些能吃的吃掉。
我心里想,既然有一,何嘗不能有二?存在問題,要懂得反思、求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漫長的等待中迎來端午,我在心里暗暗跟自己較勁:無論包粽子多難,一定要學成。
端午前夕,我提前下班回家,煮粽葉,剝蔥頭,敲咸蛋,切肉,用魚露腌肉……先生炸蔥頭,當蔥頭和香菇碰撞相遇而散發出的香味溢出窗外時,讓人忍不住貪婪呼吸……先生配好料后,輪到我上場了,雖說有了上次的經驗,但內心難免有些慌張,因今天要嘗試完成包粽米的整個過程,第一個粽子包了又拆,拆了又包,心中又忐忑,又焦慮,萬一……
“叮零零……”門鈴響了,我想應是一起“拜師”的同學。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真的是她,雖然她的技術高不出我多少,但感覺多一人在多一份安心,我十分自信地包了一個,三個,五個……越包越順手,包出的粽子雖不算漂亮,但心中底氣滿滿,我們倆相互鼓勵,滿臉歡喜地道著各自的家長里短。此時,大嫂來到我家,看著我包的粽子,贊揚聲如雨點般紛紛落在我身上,我被夸得難為情,因為里面有幾個包得不緊實,擔心蒸煮時里面的食物會漏出來。
只剩最后一道工序了——煮粽子。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放的水漫過粽子,蓋上高壓鍋蓋,十分鐘后便發出“哧哧”的聲音,鍋里開始散發出粽香的味道,直刺激著我們的味蕾;屋里氤氳著霧氣,那是兒時熟悉粽香的味道,等待也因美好的期待而變得短暫。
二十分鐘后,火熄了,鍋里呼出的氣少了,猴急的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綠盈盈的粽子出現在眼前,我歡喜雀躍,想不到一直羨慕別人的我也有如此高光厲害的時候。不過光看外形是不行,要嘗嘗味道才能判定是否成功。怕自己因愛而判斷錯誤,讓女兒先試。女兒解開繩子,晶瑩的糯米呈現眼前,咬一口便連聲稱贊;擔心女兒是為了鼓勵我而失真贊揚,趕緊叫來先生一試,先生一臉滿足,嘴角上揚,嘖嘖稱贊:“好吃!”聽先生這么一夸,我也迫不及待地解開一個,送到嘴邊,咬了一口,也沒他們說得那么好吃,內心有點失望,總覺得先生和女兒的贊美帶有愛的色彩。我趕緊讓對吃較講究的雅勤老師拿回家試試。很快,微信傳來了這樣的話語:“咸淡剛剛好,很香,比我中午在同學家吃的味調得好,火候也把握得很到位。我的同學可是廚師級老手。”聽到同事如此高的評價,內心歡悅匯集成河,看來真的進步了。
一個霞光絢爛的傍晚,我遇到搭班的川老師,馬上匯報:“川師,我今年學會包粽子了。”川師笑笑:“我在朋友圈看到了,但沒有棱角,還須努力。”我不好意思地說:“還不太上手,熟能生巧,我會繼續加油的,相信今后會越包越好!”
當天包了40個粽子,從準備材料到結束,整整用了我六小時的時間。包粽子確實很費時,但吃進嘴里的每一樣食物都是自己精心準備的,內心蕩漾著滿足感。或許換作以前我會想:上市場買幾個就行,無須那么費時去折騰。但食物是最容易留住記憶的,看著家人津津有味吃粽子的樣子,感覺一切是那么值得,一切是那么美好、溫馨,或許這就是過日子的味道,家的味道,過節的味道吧!
接下來的連續幾年,我都自己一個人獨立包粽子,而且一年包得比一年好,從無梭無角到如今的有棱有角,從當初的沒裹緊到今日的嚴嚴實實,我自己甚是滿意。今年,當粽香飄向鄰里街坊時,我依然不忘把包的粽子拍成照片發給已退休的川老師,川老師的評價極高:“手藝進步很大,可以擺攤賣了。聽說孩子也上班了,祝福您的日子越來越好……”
一片粽葉,包入縷縷情思;一把艾草,插上憧憬期望;龍舟競渡,揚起浪花點點,敲出鼓聲陣陣;解開絲線,挑起箬葉,粽香繞指,輕輕一咬,提醒自己:認清明日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我相信,當把所有的真情和工匠般的精神融于粽子的一線一葉中,粽子會越包越好,生活更加有棱有角,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作者簡介:林秀華,中共黨員,市作協會員,福建省優秀教師,小學語文高級教師,任教于云霄實驗小學,愛語文,愛生活,喜歡行走于文字間,更喜歡用手中的筆記錄生活的點滴,許多文章發表于各類雜志和平臺。
感?端午(現代詩歌)
李康輝
威武的漢子 向天
吼一聲 喚醒那沉睡千年的魂
任那艷陽灼傷棱角分明的臂膀
依然 越發有力
朝拜的女子 低語
祈個愿 傾訴那不舍歲月的念
任那香霧繚繞日漸消瘦的背脊
依然 深情不忘
看
那群頑童躲避著阿嫲手中的雄黃酒
還竊笑著相互推卻
看
那群頑童揮舞著青翠欲滴的松樹枝
還擊打著江面邀功
時光荏苒
信念不改
鬧,喚醒那不屈的魂
祈,收獲那不變的求
賽,敬仰那不倒的魄
灑一絲雄黃水驅不盡陰霾
杵一桿漳江水澆不滅努力
再吼一聲
只為那,永不腐朽的正氣之魂
感又一年端午
作者簡介:李康輝,男,福建云霄人。現擔任云霄縣作家協會副秘書長。1997年畢業于福州大學干部管理學院涉外財會專業。曾擔任云霄國營農械廠技術員、中國平安保險漳州支公司客服部主管,現為華泰集團福建漳州中心支公司部門長。
端午的龍舟(現代詩)
吳秀明
在時光長河中翹首回望,
龍舟傲立荊楚大地之上。
一滴淚,暈染屈子的哀傷,
似警示之燈,引今人思量。
奮進的船如時代的巨舫,
滿載著民族振興的希望。
昔日諫言雖被風雨隱藏,
屈子一躍,鑄精神的脊梁。
《離騷》余韻在今時傳揚,
粽香隨清風把心門輕撞。
我站在蓬勃發展的岸旁,
看龍舟競渡,夢想正激揚。
端午的月光將前路照亮,
輝映盛世,續寫華夏榮光。
端陽懷屈子寄慨(七律)
吳秀明
兩千余載憶英魂,
楚國靈均心事存。
白起揮師城邑破,
忠言逆耳仕途奔。
懷沙絕筆江邊赴,
抱石沉淵道義尊。
今日升平龍競渡,
君兮復返夢猶溫。
作者簡介:吳秀明(筆名:非魚),中文本科畢業,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公眾號“望安山文學”創辦人、主編。
滿江紅-端午佳辰
陳瑛珺
端午佳辰,漳水舞、龍舟盡發。擂鼓響,紅旗飄動,進心同濟。百姓家家纏角粽,千年戶戶懸菖艾。共惆悵、皆復吊英魂。思騷客。
傳孝道,忠義氣。曹娥溺,漁夫渡。信英靈共饗,浪底香黍。忠烈精魂經那處,絲絲粽味飄來見。看中國,申遺成功來。齊拼季。
作者簡介:陳瑛珺,中學語文教師,福建省作協會員,漳州市作協理事,云霄縣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創作散文、詩詞、報告文學、民間故事等多種體裁作品十萬多字。個人多個體裁作品在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學大賽中獲全國一等獎。
來源:云霄縣文聯 云霄縣作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