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田鎮岳坑村有人口4400多人,面積約12000畝,村民普遍種植枇杷、青棗、荔枝、龍眼等農作物,形成特色產業,留有古建筑岳坑城門、關帝廟、朱氏五房祠堂、朱氏崇本堂及一處仙師洞摩崖石刻。蘇龍池是漳州市煙草專賣局派駐岳坑村第一書記,他從零開始,積極踐行“四下基層,五記五答”工作制度,經常深入基層一線,收集村民的“急難愁盼”,努力為村民謀福利、謀發展,讓鄉村振興的畫卷在這片熱土上徐徐展開。
“熱心”訪民需,從“潮樂失傳”到“潮韻續傳”。
“蘇書記,咱們村老人協會想辦個潮樂隊,可連套樂器都沒有。”在與岳坑村黨總支書記朱燦彬閑聊時,一句感嘆讓蘇龍池上了心。隨后,蘇龍池拜訪了村老人協會會長,與老人暢敘長談,并掏出隨身攜帶的“隨訪筆記”,一筆一劃記下了老人的擔憂:“岳坑這么大的村,竟然連支樂隊都沒有,自己的打鼓功夫在全縣數一數二,眼瞅著就要失傳了……”
“得讓潮樂聲再響起來!”當天,蘇龍池便開始奔走。為解決資金問題,他多次往返漳州、云霄縣城、岳坑村三地,與市、縣煙草部門進行溝通協商,邀請上級領導到村老人協會調研,召開三方協調座談會。根據協商意見,他利用晚上時間,制定了《岳坑村老人協會助力“無假示范村”建設實施方案》,市煙草部門對該方案十分滿意,并同意對老人協會進行捐助。如今,購買樂器的資金有了著落,還爭取了部分資金用于運動器材、節日慰問等。
“誠心”解民憂,從“守房不拆”到“拆舊迎新”。
春節剛過,福山自然村舊村改造項目二期工程卻卡了殼,這個火田鎮試點項目的進展牽動人心——目前第一期21套新房已全部竣工,第二期工程卻遲遲未能破土動工。蘇龍池連同村干部馬不停蹄趕往項目建設現場蹲點調研,了解工程滯緩原因。
“我這房子前兩年才剛裝修,花了30多萬元,我實在不舍得這么新的房子說拆就拆,況且拆了我們住哪去?”了解了老朱的顧慮后,蘇龍池立即召集村干部們坐下來商量對策,同時征詢鎮里相關部門的意見,最終一套“暖心方案”出爐——考慮到老朱的房子剛裝修不久,村里給予適當的補助;同時協調村干部親屬的空置房暫供其過渡使用。當蘇龍池遞上寫滿解決方案的筆記本時,老朱終于松了口:“蘇書記,我同意拆除房子,并在三天內完成搬家!”如今,二期工地上推土機的轟鳴聲取代了此前的寂靜,村民們的新房藍圖正從圖紙變成現實。
“民心”聚民力,從“坑洼險路”到“連心通途”。
“昨天有村民到山上摘青棗,下山途中連人帶車一起摔到溝里。”“那條路是機耕路,很早之前修的一條土路,高低不平,每逢雨天便泥濘不堪。”聽到村民們的吐槽,蘇龍池立馬放下手中的活,到這條機耕路實地考察。果然如村民所說,這條機耕路狹窄且沒有任何防護措施,路面碎石居多,坑坑洼洼,有幾處兩到三米的深坑,路況比較差,給村民的日常出行造成了極大不便。
為守護村民的“腳下安全”,蘇龍池暗下決心,必須改造這條路!他多次往返于這條機耕路進行勘察、拍照并制作成PPT,還向設計公司的工作人員了解水泥道路的造價。并主動向火田鎮、縣農業農村局、縣煙草局等部門領導,匯報了機耕路的現狀、道路硬化的建設規劃和意義,協調相關資金的爭取事宜。在他的努力下,修路的資金終于有了著落。目前,該機耕路硬化工程項目已報縣發改局立項,進入預算階段。
從“潮樂復響”到“舊村煥新”,從“征地破冰”到“民心相通”,蘇龍池深入踐行“四下基層、五記五答”工作制度,用小小筆記本記錄村民們的“急難愁盼”,記錄每次的糾紛排解,并從中勾勒出岳坑村的發展思路:以“六治融合”為抓手,聚焦示范引領、模式創新、短板補齊,建立健全鄉村現代化治理體系,將岳坑村打造成機制建設好、鄉風文明好、宜居條件好、配套服務好、示范效應好的新農村。
來源:云霄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