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園笙 攝
近日,云霄縣接續召開“干部作風提能爭先工作推進會”“警示教育大會”,層層傳導壓力、壓實責任,以釘釘子精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干部筑牢作風堤壩,劃清紀法紅線,服務發展大局。
五十年前,李文慶書記帶領五萬建設者以“肩挑鋤挖”的愚公之志,筑就了被譽為“江南紅旗渠”的向東渠,淬煉出“勇于擔當、團結協作、攻堅克難、開拓創新、清廉守正”的精神豐碑。而今,全縣干部更應將這股精神血脈注入新時代作風建設,以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標尺,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深化自我革命,讓向東渠的奮進基因在新時代中煥發新生,凝聚起推動富美新云霄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力量。
以“勇于擔當”扛鼎,破“為官不為”之冰,在主動作為中錘煉實干鐵肩。“為官不為”敗壞黨風政風,阻礙政策落實,動搖執政根基。向東渠的奇跡,始于“劈山跨海”的勇毅擔當。反觀當下,個別干部“為官不為”:“怕”字當頭不敢為,“拖”字成風慢作為,甘當“躺平式”干部。此風若長,則政策懸空、民心漸冷、機遇盡失。云霄縣委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鮮明用人導向,讓敢于直面矛盾、善于攻堅克難的干部勇挑重擔;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銳意改革者撐腰鼓勁,卸下“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思想包袱。全縣干部尤需發揚李文慶書記“領頭沖鋒”的精神,在矛盾關口挺身而出,以“關鍵少數”的躬身力行,帶動“絕大多數”見賢思齊,營造“一級帶著一級干”的擔當氣場。唯有以鐵肩扛鼎之志,方能破除暮氣、激發銳氣,讓云霄大地再現戰天斗地的豪情。
以“團結協作”聚力,拆“本位主義”之墻,在協同聯動中匯聚磅礴合力。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力量源于團結。向東渠就是云、東兩縣五萬名建設者勠力同心、協同奮戰的結晶。當前,“部門墻”“信息孤島”現象在個別部門個別干部身上猶存。 拆墻聚力,刻不容緩。全縣干部必須徹底摒棄“本位主義”思想,牢固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局胸襟與境界擔當。在項目建設和民生服務中,推行“專班推進”“并聯審批”等協同機制,用流程再造打通中梗阻,確保政令貫通、執行有力。在政務信息平臺建設上,鞏固拓展“一號一圖”機制,用好用活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切實讓數據多跑路、干部少跑腿、群眾少煩心,實實在在為基層松綁減負、賦能增效。唯有攥指成拳、同心同向,方能將“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強音,轉化為驅動云霄高質量發展的恢弘動能。
以“攻堅克難”礪鋒,祛“形式虛耗”之疾,在真抓實干中提升治理效能。形式主義不僅徒增基層負擔、降低工作效能,更背離黨的宗旨,侵蝕群眾信任。當年向東渠建設者們在艱苦條件下,以“肩挑鋤挖”的實干方式攻堅克難。審視當下,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等形式主義問題依然存在。全縣干部要發揚“向我看齊”的榜樣力量,弘揚“馬上就辦”的優良作風,錘煉“善作善成”的擔當本領。將“四下基層、五記五答”工作制度走深走實。持續推動縣“1320”方案、“四定一督”機制落細落實,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嚴格落實中央為基層減負要求,砍削“文山會海”,糾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狠剎違規吃喝歪風,心無旁騖做好本職工作。
以“開拓創新”破局,除“因循守舊”之弊,在革故鼎新中激發發展動能。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在物資短缺、器械簡陋、技術落后、糧食緊張的艱苦年代,向東渠以“三結合”革新小組為技術中堅力量,將土法上馬的發明創造與嚴謹的科學設計結合起來,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創造了“徒手造長河”的閩南水利奇跡。其中,“大型渡槽”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同年9月,“拱式木拱架”榮獲“福建省科學技術成果獎”。全縣干部要主動把握“十四五”規劃收官和“十五五”啟新的重要節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年度重點深化提升和突破的改革事項,以創新思維突破思維定式,以開拓精神打破路徑依賴,堅定不移走好云霄特色改革路徑,推動“改革清單”轉化為“成果清單”,真正在時代浪潮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以“清廉守正”固本,滌“貪腐僥幸”之念,在嚴于律己中涵養政治生態。公生明,廉生威。翻開向東渠建設賬冊,“一廉如水”四個大字躍然紙上。這項投入了當時接近云霄15年財政收入的重大工程,實行物資采購明細公示、征地賠償張榜公開,讓1074萬元資金全流程透明流轉,實現了“零腐敗、零舉報”。黨員干部自帶口糧開山鑿石、自帶工具架設渡槽、自帶鋪蓋扎營山野參與施工建設,以清廉之姿干事創業。全縣干部要以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按照省紀委監委掛鉤幫扶云霄提出的“確保黨風廉政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持續深化干部作風“五不”問題和“股長做派”“科長天大”作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傳承弘揚向東渠清廉底色,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始終保持“有心有數有責有方”的工作狀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以清風正氣護航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全縣干部當以“向東渠先進事跡”為鑒,真正把“鐵規矩、硬杠杠”轉化為日常習慣和行動準繩,以作風之變激活奮進之能,在這片曾被汗水與意志深刻改變的土地上,續寫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的新時代華章!
來源:云霄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