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引導青少年聚焦更具體的生態環境保護實踐,運用科學思維鏈接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下的創新性解決方案,激發環境保護使命感,7月15日,由廈門大學主辦的2025年少年藍色先鋒培養計劃(少藍)項目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21名少藍學員以及11名助教成員齊聚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實地考察,探索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路徑,為海洋生態保護貢獻“青少年方案”。
2025屆少藍學員走進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觀看宣傳片了解紅樹林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保護紅樹林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積極意義。隨后,海洋生態專家為學員們詳細講解紅樹林知識并進行了紅樹林種植技術培訓,學員們紛紛投入到紅樹植物種植實踐中,大家分工協作,成功種植了200余株紅樹幼苗,其中包括30株漳江口滅絕紅樹植物海漆苗,為紅樹林的保護和修復增添了一抹新的綠色,貢獻一份力量。
據悉,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生態林業的天然實驗室,始終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理念,為入侵物種防治在內的自然生態修復科學研究、“現代農業+”模式探索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實踐經驗,并于2020年獲批中國生態學學會生態科普教育基地。
少年藍色先鋒培養計劃依托國家級科研平臺、跨學科的科學家團隊等國內外優質資源,自主研發設計符合優秀高中生特色的海洋跨學科融合課程及科創課題,打開高中生科學思維,鍛煉其運用科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今年的少藍活動將借助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一平臺,探討生態環境保護、區域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記者:方闐
通訊員∶黃冠閩
見習生:黃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