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正值水稻成熟期,持續強降雨天氣對水稻收割造成影響。為最大限度降低農戶的經濟損失,保障水稻產量,云霄縣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人員奔赴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幫助其科學應對暴雨災害。
7月22日上午,在東廈鎮洲渡村水稻種植基地里,農技人員實地查看水稻成熟情況,針對田間出現內澇積水、倒伏、稻穗谷粒發芽等災情,現場指導農戶做好排水防澇、搶晴搶收、保險理賠等工作。
“第一就是查看稻田的受淹情況,分析如何處理倒伏的水稻,另外就是讓農戶盡快找保險公司理賠,我們也聯系了保險公司,督促他們盡快查勘理賠,減少一些因災損失,保障農戶生產的積極性。”縣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農藝師林炳洪表示。
同時,縣農業農村局與氣象部門加強溝通會商,確保及時掌握雨情,通知農戶搶晴搶收。
林炳洪說,“暴雨過后,首先就是要排干田間的水分,把田間的水盡量排干,等到葉面沒有積水,就要抓緊聯系收割機進行收割。農業農村部門廣泛聯系收割機經紀人,盡可能多安排收割機進場搶晴搶收,確保大面積及時收割。”
如何克服水稻種植“靠天吃飯”的困境,增強水稻抗災能力?農技人員指出,關鍵要從品種選擇、田間管理等源頭入手,科學應對極端天氣影響。在品種選擇上要選好的品種,比如壯稈耐肥的品種。前期盡量多施肥,后期少施肥,水稻的枝干比較壯,分蘗也比較好。在7月中旬以后,建議農戶盡量搶晴收割,能收盡收。(記者:方楚楚 方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