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云霄廣袤的鄉土大地上,文明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基石,更是浸潤民心的溫暖力量。馬鋪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跳出“重形式、輕實效”的慣性,將文明建設延伸到課堂、田間、鄰里間,以創新舉措讓“有形覆蓋”變為“有效浸潤”,在鄉野間寫出文明與發展同頻共振的新圖景。
多元實踐推動鄉野“雙重煥新”。馬鋪鄉以多元實踐讓文明建設落地:“文明實踐+數字教學”培育“數字新農人”,他們通過直播帶貨、借電商對接全國市場;粗溪村、泮坑村用閑置材料造景觀墻、長椅,建小公園和候車亭,實現環境“蝶變”;古戲臺前的非遺展演吸引年輕人,30余場活動留住鄉愁,讓村落煥發新文明氣象。如今,粗溪村藤蔓爬上新修的景觀墻,古戲臺的唱腔里混著年輕人的跟唱——人居環境與精神面貌雙重煥新,讓文明新風扎根鄉土。
案例聯動促進文明“落地生根”。今年1月,“普法同行促和諧 移風易俗倡新風”活動創新“案例聯動”模式,調解員結合“彩禮糾紛”解讀《民法典》,一句“彩禮不是賣女兒,就像種地不能只盼開花不結果”的比喻,讓村民在笑聲中讀懂規矩。40多場志愿活動惠及3000余人次,村民在“身邊事”中懂“大道理”:如今村里紅白事不比排場,糾紛先到“調解角”,見老人扛重物會主動搭把手、孩子跑遠了會多句叮囑,宴席上剩下的菜總會打包帶走。這些從墻上標語走下來的舉動,已成鄉親們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默契,觀念轉變,讓發展有了底氣。
精準宣講為振興“凝聚合力”。志愿者錨定“技能課堂+政策宣講”雙向發力,幫村民算清“發展賬”、凝聚“興村力”?!疤镩g地頭微宣講”既講透產業政策,又邀請手藝人現場傳授斗笠技藝,讓政策理論連著“生計”、貼著“地氣”;坪水村蘇維埃革命遺址前,黨員何藝聰講述的紅色故事點燃了青年返鄉斗志;客寮村淮山體驗館內,省勞模何銀河結合淮山產業實踐解讀政策,讓理論既有高度又有溫度。上半年,30余場精準宣講覆蓋2000余人次,黨的聲音落地生根,為產業發展注入動力。產業旺了,鄉村的煙火氣里,更少不了鄰里互助的暖意。
結對服務讓幸?!班徖锕才?。馬鋪鄉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28家文明單位結對共建,盤活文化廣場,讓“我們的節日”更暖心——春節送春聯時鄉親們眉梢的笑意,重陽節老人攥著暖物道謝時眼角的皺紋,都是文明的溫度。今年6號臺風“韋帕”來襲時,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蹚水撬開堵塞的排水溝、在危房前拉設警戒線,風雨無阻排查隱患,這抹流動的暖色,正是文明實踐最鮮活的注腳。此外,“文明旅游崗”帶動環境整治,“藍莓采摘體驗課”傳遞淳樸鄉風,義剪、義診上門解決老人“急難愁盼”,讓幸??筛锌杉?。
從數字課堂的新苗到古戲臺的新韻,從田間賬本到鄰里暖語,馬鋪鄉的文明實踐是看得見的變化、摸得著的幸福。春風再拂,這浸潤人心的文明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深層力量,讓馬鋪鄉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持續煥發生機。
來源:馬鋪鄉 云霄縣委文明辦
通訊員:張藝丹